本报讯
加快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协调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基本法《食品安全法》最重要的任务。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协调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的多头分段监管格局,日前,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时作出了上述表示。
辜胜阻认为,建立全面协调的食品安全体系主要缘于食品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管理体系中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真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种多头分段监管体制,形成不好管、管不好、不管好的状况。有人将这种体制称作“五龙治水”,即由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商务部门形成多头监管,还有人称这种体制中有“十个婆婆”,即由农业、质监、卫生、工业、商业、环保、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十部门分段监管。
二是食品供应链条较长,风险传导性强,监控难度大。 三是由于食品安全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独立鉴别风险,单一的监管部门不能全面监控。
四是经济转型时期信用体系缺失,拜金主义价值观和资本无道德现象削弱了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行为自律。 辜胜阻强调,构建全面高效协调的食品安全体系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消除多头无效管理,克服长期存在“政出多门、管理交叉、责任不明”的现象,建立职权明晰、合理行政、程序得当、高效便民的监督体系。
二要对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食用消费各环节,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24小时)、全地域实施全面监管。整扶相济,管建结合,“查、治、管、辅、建”同步进行,变消极被动的事后监管为以预防为主的事前、事中、事后主动、全面监督。
三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促进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好企业”,不利于“坏企业”的消费决策,切实恢复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的信心。
四要推行更加严格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一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
五要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官员问责制,督促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的立体问责体系,有效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特别是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推动行业和企业自律,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杨俊、王敏)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