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细则正陆续出炉。有专家称,制定救助细则的过程才是美国救市计划最为核心的一环。救助细则主要包括决定买入何种资产以及对这些资产采取何种定价机制等,也就是这笔钱要怎么花。因此,救谁不救谁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又十分微妙的问题。
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近日来,包括保险、汽车制造等在内的美国各行业组织正展开一场热闹的游说大战,试图对财政部施加影响,以从这个美国迄今最大规模政府救援项目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按照财政部现阶段解读,保险业(目前有望纳入计划)、汽车制造业和国外银行在美分支机构不在救援计划之列,因为政府“试图集中注意力于本土金融机构”。这不由让人对美国政府救市决策的公平性产生怀疑。
金融业是这次危机的直接受害者,斥巨资注入本无可厚非,但若因此忽略其他实体经济范畴的重要行业,甚至将其一概排除在外就实属失策了。
首先,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其他行业所受重创丝毫不亚于金融业,如政府不出大力救助,恶化状况或超过金融业。IT业方面,雅虎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骤降64%,将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裁员10%,而eBay、谷歌也决定进行大规模裁员。汽车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巨头还将继续裁员数千人。
其次,金融业尚属虚拟经济范畴,而汽车、房地产等事关民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则属于直接影响消费、就业的实体经济领域,一旦它们出现类似金融业公司纷纷破产的情况,将直接拖垮美国整体经济。而今,美国实体行业中最大且最有代表性的汽车制造业却偏偏受伤最重。
既然形势严峻,为何至今仍未将汽车业纳入救援计划?政府的解释很是敷衍——“陷得不够深”。如果从美国政府的立场来看,就不难理解真正的原因。作为美国金钱权力代表的央行——美联储控制着美国政府的货币及债券发行,而美联储实质上又是华尔街的靠山。作为直接利益攸关者,三者联系的紧密度远甚于同其他行业,金融业也就具有了合法化的优先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业相当于政府的“近亲”,其他行业即便更重要也只相当于“远亲”。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果美国政府因此而忽视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利益,一方面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违道义和公平性原则。而后者,本是作为美国社会体制传统的立国之本和治国之基。除宪政与法制领域外,公平性原则还渗透到了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存在于美国人的观念和意识当中。
物来顺应,循于理,不着于私。然而,美国政府目前的救市意向却有违追求公平的传统精神和实践原则,这一基本理论依据的缺位必然让政策难以服众。
对于美国政府的暂时“失常”,或许不应过于苛责。毕竟,美国财政部正饱受各行业围攻之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即将到来的大选决战会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也许,接下来美国官员们会发挥出他们老祖宗的传统优势,想出一套能均衡各方利益、兼顾公平原则的方案,将蛋糕分得漂亮些。(记者黄莹)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