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经营管理 > 财富故事

30年就业越走越宽 咸秀起从临时工到企业老板

  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今年47岁的咸秀起不得不用两只手掰着指头算计:“搬运工、缝纫工、供应工作、卖服装、看自行车、疏通下水道、清洗油烟机,到现在成为两个公司的总经理……”

  短短30年,咸秀起的从业经历随着国家的就业政策起起伏伏,但不管怎么变,他只相信自己悟出来的一个信条:“只要脚踏实地做事,脑子活泛点总会干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来。

  1979年 起步

  做临时工也骄傲

  从小在新街口长大的咸秀起是家中姐弟三人最小的一个,在水泵厂工作的父亲和在针织服装厂工作的母亲都有稳定的收入,没吃过什么苦。在童年畅想未来的职业梦时,除了他最羡慕的军人,咸秀起也曾希望能像父母一样有份稳定的工作就知足了,这个想法一直到他1979年高中毕业时才有所动摇。

  1979年,咸秀起干了“两件大事”。

  咸秀起关于第一件事的回忆是灰色的,当年年初,成绩不错的他参加了高考培训班,准备冲刺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但由于不懂事,看到一些淘气的“哥们儿”都放弃了高考,想到能否考上大学都能找到工作,咸秀起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这件事到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他后悔不迭。

  第二件事则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咸秀起底气足了不少,经人介绍,他来到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做临时工,负责搬运一些设备。尽管是个体力活,但咸秀起说起那段经历仍然透着骄傲。“那时候能在新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简称)上班,相当于现在供职于北京大学,是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尽管只是临时工,但走在新影厂的院子里,仍然感觉到腰杆直了,趾高气扬的,特有成就感。”

  但由于不能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咸秀起不得不重新寻找就业的出路,这时候的他脑子第一次有了经商的想法,但这个念头马上被父母“扼杀”在萌芽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 稳定

  缝纫男工的辛酸收获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母亲的介绍,咸秀起马上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北京市针织七厂做缝纫工人。说起那段时间的工作,咸秀起还是不免有些感慨:“针织厂女工多男工少,刚上班的我就从车间缝纫工人做起。每天和女工们一样戴着白帽子穿着长制服操作缝纫机,工作的重复和枯燥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从小就和男孩儿玩大的我不适应这个环境,时间长了还真是有些压抑。”

  那时候咸秀起和年轻的哥几个在一起免不了要互相讲述一下工作的事情,缝纫工的工作却让他羞于说出口。他也会羡慕一些同学找到了好工作,“对于那时候的年轻人来讲,司机、医生和在商场工作是比较好的选择。我的一个同学在西单商场工作,在凭票供应的年代,认识一个在商场工作的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买不少东西都会很方便”。

  尽管对工作的状况谈不上满意,但收入是实实在在的。尽管只有20块钱,咸秀起拿到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仍然非常激动,这毕竟是自己辛勤工作换来的。仗义的咸秀起叫上两个好哥们儿,到向往已久的“老莫”吃了顿西餐,这一顿饭就花掉了8块钱,咸秀起当它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犒劳。

  直到现在和哥们儿聚会,咸秀起还会偶尔提起“老莫”那顿大餐,那是他关于工作第一段美好的回忆。

  1985年 起色

  供应工作得心应手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迈进,在北京陆续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出现。小到卖菜的、修鞋的,大到卖服装、开厂的,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让不甘寂寞的咸秀起再次动了经商的念头。这一次他遭遇的仍是家人的强烈反对,甚至连姑姑都过来劝他,用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不知道政策哪一天又会变,谁也摸不准时代的脉”。

  家人的劝说加上工作岗位的调动,让咸秀起把经商的梦想暂且搁置。

  在缝纫工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咸秀起调到了供应科工作,工资也涨了起来。1985年,咸秀起结婚成立了家庭,父母为他操办了风光的婚礼。随着次年女儿的降生,肩负起父亲责任的他求稳的心态愈加明显。“我一个月工资50多块钱,媳妇在皮鞋厂工作的收入也比较可观,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女儿两岁的时候我们也从平房搬到了知春里小区的楼房。”咸秀起说。

  从1985年到1989年,咸秀起所在的针织厂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单位是出口单位,那几年订单多得做不过来,经常加班加点,最忙的时候,我有三天两夜没合眼,但仍然干劲十足,毕竟单位发展好了对个人也是好事。”咸秀起说起那段经历感到很充实,觉得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1995年 变故

  下岗由传闻变成现实

  正当咸秀起心态放平稳、试图在针织行业大展拳脚的时候,人生中最大的变故正在悄悄地逼近他。

  1991年以后,随着南方不少服装企业的遍地开花,北京的针织厂都受到了一定冲击。眼见着订单不断减少,效益逐渐下降,工厂中开始传出“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的传闻。但咸秀起起初并没在意,仍然做好了和工厂共渡难关的准备。

  1994年,下岗传闻愈演愈烈,不仅在针织行业,咸秀起不少在其他工厂的同学已经有遭遇下岗的了,这让他第一次有了紧迫感。这时的他开始陆续在厂里买点库存的下脚料拿到市场上去卖,尽管没挣到什么钱,但这毕竟走出了做生意的第一步。

  1995年,咸秀起再也不用到他工作了16年的针织七厂去上班了,他下岗了。妻子虽然没有下岗,但单位的效益也是大不如前,原本生活富足的三口之家一时之间陷入了窘境。那段时间,失落感和挫败感屡屡涌入咸秀起的心头,最难受的时候甚至连续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看到还在上学的女儿,咸秀起就不免眉头紧皱。养家糊口,成了摆在他面前无法逃避的责任。

  1998年 打拼

  为生计尝试多种行业

  下岗在家中煎熬的半年时间里,咸秀起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多种渠道获得一些创业的信息,从思想上充实自己。很快地,咸秀起选择了从熟络的服装行业下手,在新街口购物中心租了柜台卖针织服装。“我必须得走出这一步,别人做生意能成功,我相信自己同样会取得成功。”咸秀起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变为现实,由于商场的客流量逐渐下降,他的服装生意也一直没有起色。

  1997年是咸秀起的本命年,从这一年开始,他相信本命年“点儿背”的说法。

  做了一年多的服装生意,咸秀起的柜台在1997年走到了“倒闭”的边缘,再干下去只能让自己越赔越多。为了供孩子上学,咸秀起甚至连家里的楼房都出租了,全家搬到在巴沟租来的农民房中,靠每月1000块钱的房租净收入填补家用。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咸秀起仍在多看报纸寻找新的商机。1998年的时候,双榆树街道办组织居委会给下岗的职工们做了一些再就业方面的培训,提供一些再就业的思路。同时街道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网点,给下岗职工们提供工作机会。从1998年到2001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咸秀起看过自行车、清洗过抽油烟机、疏通过下水道,水电作业也是从头学起,什么苦都吃了。

  “1999年的大年三十,有户人家的马桶堵了,我连夜跑去疏通马桶,弄得又脏又累,看着人家团聚吃团圆饭,心里不是滋味儿啊。”谈到那几年吃苦的故事,咸秀起不胜枚举。

   2001年 成功

  “咸师傅”变身“咸总”

  但也正是凭借那几年的摸索和积累,咸秀起看准了家政服务的这个市场空白,向街道办表达了想成立家政公司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办的支持。2001年11月,北京筑通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咸秀起也从人们眼中的“咸师傅”变成了“咸总”。

  虽然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为人低调的咸秀起并没有为事业的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而是脚踏实地地钻研公司的经营理念。由于前三年积累出来的一些经验,咸秀起的物业公司在起步阶段就进展顺利。他也用无偿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服务来回报社会,在社区范围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咸秀起物业公司的生意锐减。但善于动脑子的咸秀起却用这段时间停下来思考,如何在新的领域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他看准了网络,用这半年的时间,咸秀起建立了公司自己的网站,在网络上推广自己。果然“非典”刚一结束,公司的业务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络找到了筑通公司。

  随着公司业务范畴的扩大,咸秀起发现在提供装修等服务时客户往往会提出一些制作广告标牌、灯箱的要求,几经思索后,他大胆决定扩大经营规模,再开一家广告公司。2006年初,咸秀起的第二家公司成立了。

  因为自身经历过失业的痛苦,咸秀起都会给工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机会,而且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从公司成立开始,他已经陆续解决了数十个工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咸秀起也注意吸纳高学历的人才,他招聘了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给他们也提供了不错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从我这走出去的部分员工,有的已经成了大公司的技术骨干,有的甚至已经在自己着手开公司了。”咸秀起骄傲地说。

  2008年 未来

  支持女儿自主择业

  如今咸秀起的一家三口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自己经营的两家公司有声有色,妻子在下岗后又被返聘回厂,女儿也上大学了。对于生活现状,咸秀起表示“知足了”。

  但在事业上,咸秀起的进取心却远远未停歇。

  “现在就觉得越干越有激情,从一个领域涉足到一个新的领域,很有挑战性。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还有的学,很多事还有的做。把一些事琢磨透了,特有成就感。”咸秀起伴着爽朗的笑声这样诠释自己的工作心态。

  在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时,咸秀起称:“尝到了网络的甜头,打算下一步在网络业务上多下工夫,提供网站制作等服务。”

  随后在和咸秀起的聊天中,他透露了这一考虑最初是为学计算机专业、即将毕业的女儿做打算。也许是回忆到自己当年就业时是母亲推荐的单位,咸秀起话锋一转:“现在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的想法更多,你提供的不一定是他们喜欢的。现在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我还是支持女儿自主择业,不干涉孩子的工作。”

  就业变迁关键词

  服从分配 (1978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市青年中,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该阶段中国青年的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

  择业倾向上比较被动,农村青年除极少数通过高考改写命运外,大多数是子承父业,集体耕种土地或承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田到户,都是以农耕为主。城镇非大学生的青年以“接班”居多,也是父业子承;接受中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由于社会就业制度、招聘制度比较硬性和僵化,强调一切服从社会需要、服从国家分配,“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城镇中,经商仍然是“末节”,普通待业青年也以“上班”为第一考虑,实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才会走向“个体户”或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双向选择 (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逐步进行改革;1989年提出的改革目标: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这一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使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由此,青年就业的最大变化是“经济地位”成为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超过了执牛耳多年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当时青年在择业过程中考虑的第一因素是收入和福利待遇;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工业企业、国家机关、服务业、科研机构等。

  下岗再就业 (90年代)

  下岗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过社会生产的需求,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结果造成不少需要分流的企业富余人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职工下岗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

  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安置就业任务,结果造成冗员充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积存的富余人员分离出去。

  从长远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企业必然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和组织结构调整,劳动力的相应调整与流动也会经常发生。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职工流动和就业岗位转变将成为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

  自主择业 (90年代中后期至今)

  城镇青年的就业走向了“自主择业”、“自谋职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加入了WTO之后,中国的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又值政府机构精简,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就业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

  该阶段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知识青年择业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择业标准方面,看重发展前景、施展才干机会、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在择业意向上,由“重工轻商”转变为“工商并重”,往日不被看好的服务行业也成为择业的热门。

  大学生创业 (90年代中后期至今)

  随着自主择业的开始,大学生在就业认识上逐渐打破机关、事业、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单位之间的等级观念,“创业也是就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大学生勇于创业是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2002年共青团中央青工部主办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网正式运行,各地方团组织也相继成立并出台了青年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平台和措施。

  

   《就业促进法》 (2007年至今)

  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颁布,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我国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有了法律保障。

  《就业促进法》确立了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明确了政府促进就业的六大责任和实施的政策等。《就业促进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劳动合同法》以后,通过的又一部有关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通过,将对我国促进就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咸秀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