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央行从现在到明年中期都有降息的可能,具体还要考虑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CPI)的下降速度。
近期宏观数据显示,11月中国出口增速出现7年来首次下降,为2001年6月来首次负增长;但由于同期进口大幅下降,11月贸易顺差创下401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有降息压力,央行可能逐步调整利率。
对此,周小川表示,直到明年中期都有降息可能,“当然,人民币汇率基本要由市场的供需决定,要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如何。但中国的情况复杂,人民币汇率今年一直保持升值,出口增速已经下降,进口增速也有所下降,这使得我们的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
周小川进一步指出:“降息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要考虑CPI的下降速度。如果CPI下降的速度快,进一步降息就有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2.4%,增幅已连续7个月回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居民存款重新步入正利率时代后,央行的降息空间进一步加大。”在他看来,央行12月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最快应该在明年1月调整利率。
11月26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
孙立坚分析认为,从目前经济环境看,央行有足够的理由和必要进行降息。特别是CPI增速持续回落,可能导致一部分企业利润减少,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不利于政府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过,对于央行而言,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以及适度的降息幅度。”孙立坚告诉记者,上一轮降息108个基点,短期内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反应,下一轮降息的程度非常敏感,必须根据国际经济环境进行谨慎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