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牛市中风光无限的基金经理们,或许是今年进入熊市以来最失落的一群人。日前,银河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高明的产品设计和聪明勤奋的投资管理:谁决定着基金的获利能力?》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说:“2008年所有基金经理都不及格。
”
每经记者李娜张鑫(实习)
2006年、2007年的两年牛市,创造了基金最为辉煌的时代,也使得基金经理成为了基民心中的“神”,受到顶礼膜拜。
然而,事实总是如此残酷。当2008年一轮始料未及的熊市突然而至时,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基金经理们,也最终走下神坛。“基金经理无用论”——这个曾经根本不可能提及的话题,成为了2008年年底争论的焦点。
一份报告引发的“血案”
2008年股票基金全线亏损已成定局,但基金经理的排名战却激战正酣,基金公司的规模之战也日趋白热化。
然而就在此时,银河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高明的产品设计和聪明勤奋的投资管理:谁决定着基金的获利能力?》却搅动了整个市场的神经。
这份报告里这样提到:首先,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运作满1年的基金业绩分化较大,但运作满5年的基金年收益率则显著趋同。这说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效果并不显著。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国内基金也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分析师选择了在2005年11月25日前已经成立且运作满3个月的主动型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2007年11月23日前的3年作为考察期,结果发现基金之间并无显著区分,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跑赢别人更多的是靠机遇而非能力。
报告最终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高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基金产品获利能力的决定作用,在于其被设计成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基金经理的日常运作。
正是这一结论,衍生出了市场上广为讨论的“基金经理无用论”,引发了正反双
方大争论。
注: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