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我国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取向”的改革模式确立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我国宏观调控经历了多次磨炼,积累了丰富经验,宏观调控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就此,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教授。


  经历6次大的宏观调控

  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张晓晶:197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6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包括5次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1次通货紧缩,与此相对应,经历了6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从调控手段和做法来看,30年来的宏观调控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1991年为第一阶段,即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的办法,开始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1992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在有些方面出现了过剩现象,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存在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由原来的以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发展成为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大。

  问:宏观调控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晓晶:我认为,他们是相互作用的。没有好的市场机制,市场化的调控手段难以起作用。比如,企业对利率没有反应,降息、加息就不起作用。如果我们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都不发达的话,货币传导机制也不行。所以,市场机制是市场化调控能够获得成功的前提。反过来,市场化调控也能促进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如果我们不断用市场信号来刺激市场参与者,慢慢地他们也会适应这种反应。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市场化的宏观调控能够发挥作用,跟这么多年来市场化的改革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密不可分。

  宏观调控的基本作用是使我们经济增长保持平稳,不大起大落。宏观经济稳定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提供给老百姓的一种公共品。

  使用市场化的手段趋多

  问: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水平提高有没有标志性阶段?

  张晓晶:根据我个人研究和经历,还有各方面文献和经验总结,基本上可以认为1993年至1996年经济软着陆,体现了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宏观调控水平逐步提高。那段时间市场化手段比之前的只简单地采取一些计划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初步建立的标志,我们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所以对市场化手段更多地开始强调。那是比较重要的转折。我国经济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从2000年进入回升以来到2007年,连续8年在上升通道内平稳较快地运行。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很明显地体现出我们宏观调控手段多样,效果显著,驾驭能力日益成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

  问:宏观调控主要采取哪些手段?

  张晓晶:更多的开始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当然也包括法律、行政手段。中国处在发展中国家一个很特别的阶段,发展的问题比较复杂,要解决二元结构问题、脱离贫困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要从计划到市场,有很多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多东西还是双轨,既有计划一轨,又有市场一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宏观调控相对复杂。

  中国宏观调控不可能纯而又纯地照搬西方,完全采用市场化手段。除了市场化手段,还要辅之以计划手段。因为中国处在发展和转型阶段,二元结构、地区差距、所有制差别等等,经济的异制性很强。而完全市场化的总量调控更适合于相对同质的经济,中国不是这样的。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农村和城市基本都不一样,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反应机制也有差异。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是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相结合,有保有控,不搞一刀切,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在现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要想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只能多管齐下。

  开始具备开放的大视野

  问:这些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晓晶:我们意识到完全用计划手段或者行政手段,能起到很快的短期作用,但是付出的代价太高。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尽量少用。我们也认识到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要未雨绸缪。

  宏观调控经验有这么几条:第一是总量和结构并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宏观调控与政府其他经济职能相协调,做到了“四结合”,即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与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第二是要有预见性。第三要引导预期。1988年价格闯关的时候,出现抢购风,就是预期明天价格还会涨。价格闯关失败当然原因很多,但忽视了对预期的引导就是其中的一个教训。第四,宏观调控开始具备开放的大视野。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国经济的内外关联更加紧密,内外都要考虑。加入WTO之后这种感觉更明显。很多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有关,因此,在宏观调控的政策操作中需要注重内外关联,内外问题要结合起来考虑。第五,财政货币政策要融合。单靠一项政策决不能包打天下。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财政政策可能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在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紧缩的作用更大一些。

  总起来讲,我们要更多运用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毕竟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总是强调中国国情,重复计划手段。而且政府干预越多,往往会创造更多的政府干预的需求。

  应对危机调控政策得当

  问: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怎样评价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对?

  张晓晶:国内外对于我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都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应该说,这些政策也是得当的。第一,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出手快。遇到这么大外部冲击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经过再三酝酿。宏观调控在关键时刻就是要反应快。一是快,尽快落到实处。二要树立信心。4万亿元投资,这个数字很重要,它给老百姓信心。第三,宏观调控要有国际协调。出了这么大问题,一个国家已经没有能力来拯救,需要大家协调应对。上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就是因为大家各自为政,自己干自己的,导致危机恶化。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把政策的国际协调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第四,要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联。宏观调控要努力阻止或延缓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蔓延,目前要更多地关注实体经济层面。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晓晶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