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营销管理 > 营销

2008年中国企业沉浮录:那些倒掉的行业

  2008年,房地产因为近乎疯狂的囤地融资模式而走近资金链的万丈悬崖边;乳品业因为三聚氰胺潜规则意外“踢爆”,被社会情绪抛入消费死角;加工贸易制造业则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工荒以及劳动合同法几重夹击下爆发破产潮。

  商场如战场。战场讲天时地利人和,商场也一样。对于企业来说,2008年,天时不佳,地利不济,人和难定。2008年,房地产因为近乎疯狂的囤地融资模式而走近资金链的万丈悬崖边;乳品业因为三聚氰胺潜规则意外“踢爆”,被社会情绪抛入消费死角;加工贸易制造业则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工荒以及劳动合同法几重夹击下爆发破产潮,这三个产业的企业几乎集体陨落。这些,都与金融危机无关。还有昨天一片追捧之声,而现今前景黯淡不被看好的企业,在2008的冬天举步维艰。我们做此沉浮录,是为探讨:为什么辉煌;为什么陨落;又为什么重生。

  房地产:“囤地融资”商业模式陨落

  房地产市场这一轮的囤地融资最早萌芽于2005年至2006年。

  可叹的是,这种钱不知从哪来,也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的泡沫现象并未引来开发商及资本市场的丝毫警觉,市场一路唱高,房地产股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最后狂欢而持续领跑。此时的楼市资本可以分解为三大迹象:一、开发商看好未来于是大举囤地,全国各地的土地投标市场屡屡刷新“地王”纪录;二、投资银行看好楼市,于是不惜在畸高的市盈率下投资开发商股权,以期上市后套利;三楼市和股市投资者看好房地产,无论多高的房价和股价,总有接盘者进场。三大因素混合在一起,房地产资本泡沫越吹越大。

  2006年,某房地产企业开始酝酿香港上市。“我们一些项目快速拿地,快速上马,希望在上市前实现一定的在建规模,拉升总资产价值,这样可以融得更多资金。”这位房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快的建设周期,一个楼盘是五天一层楼的速度。为保证这样的速度,开发商给工程公司的建设费用和工人工资不惜提高15%。

  除了PRE-IPO的房企外,已经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也同样倾情于土地融资。万科、富力、金地、绿城等等几乎所有龙头企业,都在2007年踏进高价、广泛拿地的圈子。“我奉劝内地房企能增发赶快增发,能发债赶快发债,可以大肆圈钱的日子不多了。”一位香港房地产龙头企业董事长在2007年时表示。以他的经历和经验预计,这种上市创天价融资,增发多少就有多少投资者接盘的资本神话早已酝酿危机。

  果不其然。就是这样红火的建设局面,到2008年戛然而止。源自美国,漫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与中国房地产自身泡沫重叠,最终导致土地融资前景一泻千里。从9月至今,内地A股几乎全面停止发行新股,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房地产概念股投资信心更是跌至谷底。众多计划到香港、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前述的五天一层楼的楼盘也被紧急叫停。因为与海外投资银行签订严苛的对赌协议,一旦上市未果,房地产企业或背负巨额的可转债务,或让渡大量股权资产。

  另一边,以万科为代表,已经上市的房企开始停止拿地、缩减开工规模、大面积推出降价楼盘,回款过冬。

  总结经验教训,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博客)反思,没有经历过泡沫破灭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对未知风险预计不足是此轮冒进的重要原因。一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老总回忆,上市前,前来游说的海外投行无一例外地为开发商建议土地融资策略,“很简单,两点,一是大量囤地,二是全国战略。中国市场有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基数庞大,'有地就有钱'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审视中国概念房地产企业的重要因素。”

  专家介绍,在香港资本市场,其对地产企业的估值方式简称为NAV估值法,即净资产价值法。在一定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地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即为净资产价值。根据此方法,上市前房企土地储备越多,假设条件下的净资产价值也就越高。在此影响下,投行不断鼓励企业广积粮,甚至不惜大举借债拿地建仓。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的突然爆发和全球金融危机恶化,国际投资者无限看空房地产市场,房企上市融资路径突然遇阻,巨大资金缺口一时无法弥合,这成为今天中国房企,尤其是待上市企业资金困境的最重要原因。

  如今,因房企与投资银行对赌协议中约定的盈利水平无法兑现,此前签订的投资协议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摩擦。“这主要是此前协议对房地产企业约定的盈利水平现在看来根本无法实现。而多数投资银行也认可这一现实。单方面追究房企责任无益于双方继续合作。”上海某大型内资律师事务所房地产部律师告诉记者。

  对赌协议开始修改可能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房价进一步下跌。“此前,准上市房企为了上市不愿意降价促销,因为这样会影响公司向投资者承诺的利润。一旦投资人认可修改协议,房企的降价促销不可避免。”市场人士表示。

  乳品业:“三聚氰胺”案集体沦陷

  一种叫做三聚氰胺的化工产品令中国乳品企业在2008年遭遇集体沦陷。全球市场以考问的目光审视中国食品安全,经济利益与商业道德的平衡成为未来中国企业需要补上的重要一课。

  今年9月,随着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中国乳品企业陆续被查出各类乳品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三聚氰胺。

  “其实,早在三鹿奶粉单点事件曝光后,即有乳品业传出消息,一旦彻查,中国乳品业将面临全行业危机。”一位乳品业人士告诉记者,其意为奶源中含有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乳品企业普遍情况。

  随着国际舆论压力加大和国内清查力度加大,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几乎全部内资乳品企业多品类产品中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市场消费者一片恐慌。一时间,抢购外资乳品成风,内资奶制品积压如山。即便上至政府,下至企业出台多种措施以加大奶源质量监督力度,但乳品品牌受到的道德谴责和质疑令产品销售举步维艰。

  因为事发于9月,乳品企业三季度,尤其是四季度将面临巨大亏损成为业内共识。根据公告信息, 光明乳业(行情 股吧)(4.63,-0.07,-1.49%,吧)第三季度净亏损约2.71亿元,同比营收暴跌794%。利润跌近5倍。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资产计提减值损失1.54亿元,同比增长1991.81%;截至9月底,因部分产品召回及退货、部分库存商品计提减值准备及计提销售费用等因素,公司预计产生损失3.45亿元,并预计2008年全年累计净利润将发生亏损。伊利三季报则显示亏损2.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6亿元。

  截至目前,已经跃升至乳品企业龙头的蒙牛乳业并未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但其所受重压业内共知。

  有报道称,因为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蒙牛已经陷入现金流危机。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在某聚会上称公司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引发国内企业家集体紧急求援。“无论这些乳业品牌如何宣传质量安全多有保障,我们都不愿意相信。这些企业曾经花了那么多钱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怎么就不能把质量把把好,保证他们生产的食品的安全也许是最大的慈善事业了。”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

  数月过后,虽然消费者的乳品恐慌已经有所减轻,但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乳品企业要想彻底走出三聚氰胺影响还有待时日。

  玩具厂:倒闭样本透视“世界工厂”危机

  2008一整年,中国玩具厂岌岌可危。

  早在年初,1月1日,香港玩具协会主席陈源翰称,由于召回事件的影响,玩具质量检测成本可能上升,加上中国玩具厂工人以及原料成本的增加,2008年玩具生产的成本将比2006年上升15%。而德国媒体《西方》随即在1月3日发表题为《破产潮威胁中国玩具生产厂家》的文章,对中国玩具商提出警示:“在一系列召回事件后,中国成百上千家玩具生产商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而在采购商们的力挺下,质量问题虽然是中国玩具商一个不小的硬伤,但未至于击倒他们。真正更令他们难过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工人工资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等等他们根本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且更糟的是,由于这些产品多是销往国外,在对方掌握定价话语权的情形下,这些玩具厂根本不可能将终端价格提高,以适应上涨的原料与人工。玩具厂的弦,已经绷到不能再紧。

  10月中,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商之一的合俊企业却突然宣布旗下两家大型玩具厂倒闭,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大约有7000多名雇员的庞大的合俊倒闭了,而之前已经有3631家玩具出口商破产,约占总数的52.7%。它们比合俊小,没有合俊有实力,所以死得更早。

  有人说,合俊的破产是因为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减速和中国经济放缓的确会给处在生产链条最末环节的制造业带来冲击,也有人反对这个观点。

  玩具厂实际上是“多做多错”。合俊倒闭前夜,工人还加班到10点半。合俊集团2008年半年报亦显示,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为3.87亿港元,同比微增2.9%,而其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订单似乎并没有减少。但实际上是,越多订单越多伤害。合俊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负责人陈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的单子根本做不完,关键是没有利润,做了也没用,利润太低,但是不做又不行,代工这种事情,你不做会有别人做。不过我们做得大了,美国客户提前打款来也是不希望我们倒闭,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陈奇一语道破。

  这不单单是玩具厂的问题,是整个珠三角,这个密集的、熙熙攘攘的“世界工厂”的问题。今年4、5月,珠三角上千家小厂破产,万余台资、港资工厂关门,数量庞大的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正计划迁离,致使集群链条上的20万家小厂受到影响。千家鞋企倒闭,15%玩具厂关门,万余家外资撤离,恶性裁员……“世界工厂”遭遇破产危机。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次珠三角产业震荡时,引用了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的话:今年可能是中国制造厂商盈利能力终遭重创的开端。

  2005年,前商务部长薄熙来向欧盟的官员算了一笔账: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这个账后来成为一句著名的、对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现状的直白解说。外贸界还有一个说法,如果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有100%,那么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拿到的就只有10%,前期研发和后期渠道可以拿走90%的利润。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原本靠价格优势得到的订单带来的微薄利润,随着成本的走高薄到几乎透明,而政策走向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将这个薄薄的利润击碎,彻底一点,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淘汰或产业升级。商务部外贸司的专题调研称,广东出现的企业倒闭潮“无伤大局”。因为,目前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鞋、纺织服装、玩具以及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出口的重头机电类、IT类并未受到波及。

  但事实上,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全国该项出口总额的约四成,去年逾300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加工贸易贡献接近70%。尽管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广东乃至整个珠三角的经济支柱,但政府并不因此扶植,也或许他们已经看到这种产业不可修复的弊端: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就曾表示,政府希望把珠三角极其有限而昂贵的土地,腾给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于是,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工荒以及新劳动法出台导致成本再次提高等各个环节的挤压下,这些长期积弊积弱的中小企业终于扛不住了。玩具厂就是其中一个样本。

  但更大的问题是,产业升级是个漫长而原本应该自发的过程,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业活着的时候日夜赶工,埋在厚厚一叠订单下,从没想过要产业升级、自主研发,当然,它们几乎也没有这个能力在这方面进行投入,这不是小数目,那么它们只有被淘汰,弦断身死。而新的升级产业是不是就会盛开在它们的尸体上,还需要观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