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缩要避免降息钝化
□陈波翀
三季度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适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策略,把保增长提升到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已经在百日之内连续五次降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仅比1.98%的历史最低水平略高27个基点。
不难看出,本轮多次降息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一方面,降息对资本市场的正面作用正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经历了屡次降息之后,贷款投放并未明显扩张。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9.57万亿元,甚至较上月减少2600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对于央行的连续降息行为并不“买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货币政策不同于财政政策,过度及频繁使用,其政策效果呈现出典型的边际递减。以美联储的反周期操作为例,在次贷危机爆发之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还位于5.25%的高位。仅仅15个月之后,美联储就突破了0.68%的过往利率下限,逼近零利率的边缘。然而,多次大幅降息并未改变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命运。
其次,货币政策如同中医问疾,发力较慢,频繁换药反而难以切中要害。降息之后,本应经历较长的传导周期,方能在宏观经济的微观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但短时间内的连续降息,除了向市场传递宏观经济基本面堪忧的信号外,还往往会形成继续降息的预期。不仅直接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也导致了普遍的观望情绪及谨慎心态。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以400.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然而,顺差数据并非传递贸易条件改善的信号,反而是内需加速萎缩的佐证。11月份出口额为114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进口额为7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9%。
最后,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大多在银行体系内循环,能否有效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还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与配合。比如最新一轮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致可以释放2312亿元的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可以增加等额的流动性,其中多少比例可实现转化,还至少取决于两大先决条件:一是企业的盈利预期,二是银行是否惜贷。因此,降息的功效极有可能被盈利预期恶化所对冲,货币政策也会因而产生钝化现象。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994.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475.6亿元,同比下降19.8%;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518.8亿元,同比下降3.8%。这也是央行虽多次降息,但银行贷存比仍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11月份贷存比为63.95%,已降至年内以来最低点。
由此看来,避免降息钝化,已成为当前防通缩的关键。具体而言,改善企业的盈利预期,则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制度,以财政支出的形式,消化部分因外需不足、内需不振而形成的产品库存。既稳定了市场需求,又释放了社会生产力,还可为下一轮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储备一定资源。其二,适时推进增值税改革,变“生产型”为“消费型”,适当降低企业赋税水平,把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税负减免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确定性。如此一来,不仅超预期回落的市场需求得以调节,企业的盈利预期也向好的方向倾斜。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