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周久耕好像是“香烟门”事件惟一的牺牲品,被免职。因为,“香烟门”的另一主角——“天价烟”丝毫未受影响,不仅没有停产、改名,反而在节日的寒风中高价热卖。(1月5日《中国青年报》)
“天价烟”不倒显然有其市场利润支撑空间,更深层次原因当是,其他“天价烟”消费者并未因周久耕的“香烟门”事件受到太大触动。
周久耕之所以被查处当然离不开网民的矢志监督,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人肉反腐”。不过,“人肉反腐”虽然展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神奇一面,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即这种反腐监督模式往往只会基于具体目标和详尽的事实,许多时候外在表现还必须“出类拔萃”、十分惹目,否则难以达到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效果。
并不是网民不想监督得更深入,碍于信息获取难度,往往只能把注意力投向那些最不符合逻辑,而且往往也是铁板钉钉难以更改的事实上面。就目前查处的几则事例来看,这种“掐尖”式监督对被监督者具有相当威力,但也有颇多遗憾,那就是一些地方在处理此类监督问题时,仅仅满足于就事论事,局限于对当事者进行严肃处理,以致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人肉反腐”,结果往往异化为拨除个别腐败钉子,杜绝个别腐败的表层现象,这也是周久耕成“惟一牺牲品”的真正原因。
当然应该欢迎一切有利于廉政建设的监督,不过有一点也当认清,即“掐尖”式监督不可能解决“天价烟”背后的所有问题,毕竟这“掐”的是外在表现的那一点“尖”,对于那些埋在“土壤”之下、内在更深的本质问题往往缺乏更为深入的调查途径和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肩负反腐重任的部门可以浅尝辄止。换句话讲,反腐部门理当顺着网民“掐”下的这点“尖”,追根刨底,尤其应举一反三,反思反腐预防、跟踪、惩处机制的漏洞所在。唯此,不管什么监督,才可能真正成为促进廉政建设的强大动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