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友谊“,尼克松曾用这句话总结国际关系的分分合合,而在商业战场上,这句话表现的更为明显。中石油和中石化,这对本是同门兄弟的“石化双雄”元旦期间在上海、广东、河北等地的促销被媒体称为新年上演的价格大战,经过一番利益博弈,双方是否又会因为利益的驱使走到一起?
石化双雄:竞争还是合作? 这场被国内众多媒体称为罕见的“价格大战”由年前演绎到年后,从单一地区拓展到多个城市,于是有人提出,这是否预示着两大石油巨头将彻底打破同舟共济的“价格联盟”,由此从全面竞合走向全面竞争,而以“石化双雄”为主导的未来市场又会何去何从?新年伊始中石油高层和石油行业专家针对热点问题为《证券日报》读者进行了解答。
中石油高层表示“国家在1998年成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两家公司,是希望在石油石化行业形成竞争的格局,在经营管理上与国际接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这些年来两家公司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但主要还是联合合作,以共同发展为主。”
而早在去年6月,刚刚担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的苏树林就先后拜访了
中国石油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和中国海油总经理、党组书记傅成玉。并和两大公司达成共识,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承担国有特大型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愿望。苏树林本人就曾任中石油的副总裁。
而对于两个公司联手保价等合作是否是垄断的说法,中石油高层表示没有什么好解释,“关于垄断各方面说的很多了,我们自己也没什么可说。”
业内人士对于人们指责石化双雄垄断的说法也不否认,“石化双雄本来就是垄断,这对民营加油站是比较麻烦的,他们没有油品来源的话生存就很困难了。”
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关系,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会长、行业专家冯世良认为,中石油中石化是在市场中竞争合作共存的,“市场任何两大主体都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我觉得这是永恒的主题。主要是看我们的消费,我们关注的是老百姓能否得到实惠,他们不管是竞争也好,合作也好,成品油价降了对大家都是利好消息。我估计2009年无论是原油价格还是成品油价格都不会高于2008的总体水平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讲省点钱都是大家期待的目标。”
未来市场:垄断还是竞争? 1998年中国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完成后,长城以北油田、炼厂及国有销售单位尽数被纳入中石油旗下,而长城以南的,则被划入中石化旗下。看上去仅仅是地理区域的划分,其实是两种竞争资源的分配。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密集的经营渠道则大多集中在南方。这就造成了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间微妙的竞争合作关系。
但在原油、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环节上,中石油、中石化拥有的资源并不对称。中石化和中石油在近5年的竞争中打破了“南北分治”的格局,即中石化重点在南方市场发展,中石油则在北方市场经营,中石化的一些油田附近分布着中石油的炼油厂,而中石油的油田附近也有中石化的大型炼油厂。
上月19日,中石油总裁周吉平与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出席了2009年度的“原油互供协议”签字仪式,有人认为这是两大公司放弃从前的竞争策略,开始联手保价。由双方提供原油到最近的炼油厂炼油,此举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两大公司联手将进一步垄断上游资源,对炼油厂是利好消息,强化了对批发油价的控制力。”有关油品专家表示。
中石油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原油互供协议”“中石油每年都签,实际上是因为两个集团都有上下游,位置上也有交叉。所以我们之间的原油互供主要是出于生产布局加工合理性的要求,对双方是互利的。
但这也带来了人们对未来市场进一步垄断的担忧,对此两大公司高层和行业协会专家的预计都在试图消除人们的疑虑。
中石油人士表示,“当然各公司形成的历史条件不一样,实力和规模都有区别,条件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市场的环境是一样的,这就看各公司的能力和本事了,能够利用时机逐渐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才是本事。
冯世良也肯定的说,未来市场竞争会越来越多,垄断逐渐消除,“因为国外的公司也进来了,国外的油是放开的啊,中石油虽然占比重比较多,但毕竟有40%是地方加油站。所以未来只能是市场竞争主体越来越多,越来越利于市场化的发展,越来越推进市场化进程。(记者孙中元)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