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即将就任美国能源部长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与夫人一起出席美国亚洲协会庆祝奥巴马就职晚会。 中新社发yudonghui摄
中新网1月19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2008年12月15日,美国芝加哥,紧锣密鼓组阁的当选总统奥巴马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正式提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朱棣文(StevenChu)为能源部长。作为奥巴马提名的首位华裔部长,朱棣文又一次成为全球聚焦的闪亮点。
三度在世界级聚光灯下出彩 朱棣文第一次在世界级聚光灯下出彩,无疑当推11年前的1997年10月15日诺贝尔物理奖揭晓之际,时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的朱棣文,由于发明“激光冷却与限制原子的方法”,而与另外两位美、法科学家一起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荣誉。再次引发全球性的关注,是朱棣文自2004年起担任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隶属美国能源部,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研究室。
这也是朱棣文从一个纯粹的学者、科学家向一个科研管理者、科研计划制订者的转型。
他麾下辖有4000多名科技精英和员工,他领导了实验室重组,推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研究在国际占据领先地位,使之成为全球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研究重镇。
朱棣文大力倡议研发清洁能源,不遗余力地倡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认为放弃使用化石燃料是对抗全球暖化的关键手段。他近年还致力跨学科科学研究,寻求对抗气候变化之道,强调采取行动遏止全球暖化已成当务之急。他的科研背景和诺贝尔奖光环,加上执掌国家实验室的这番经历,显然促使奥巴马青睐并延揽这位卓越科学家入阁了。从而又把这位世界级的华裔科学家推到了世界大舞台的前沿。
朱棣文获提名出掌能源部,将主要负责美国能源政策制定、能源相关技术研发等,也包括核子武器的研制和管理,以及防止核扩散等重要国防工作,这一职务是内阁最敏感职位之一。
外界相信,奥巴马尤其看中朱棣文研发再生能源的绩效,希望借助朱棣文实现其减少美国石油消耗及发展环保能源的大计,包括大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建立更为节能有效的全国能源体系。
以中国血统为荣 笔者犹记得,1997年10月16日傍晚,也即朱棣文成为新科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第二天,斯坦福大学破例邀请朱棣文专门会晤华文媒体记者,凸显了“华裔之光”的热度与魅力。
潇洒的朱棣文与他的女友珍·菲特尔、他的哥哥朱筑文(时任斯大医学院教授)一起与华文媒体记者们度过了一段愉悦的时光。
朱棣文在开场白中的表述,既极具科学的严谨,又涵盖坦诚的认同。他说:“用科学术语讲,自己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国血统,自己很看重父母都是中国人、身为华裔科学家的身份与背景。”
朱棣文也坦言,自己不懂政治,但对海峡两岸关系相当关注,希望大陆和台湾都朝好的方向良性发展。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刘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其父母朱汝瑾、李静贞均为早期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毕业生,1940年代相继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
新大陆共结连理。他们育有三子,都学有所成。朱棣文排行老二。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1976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先后担任伯克利加大做博士后研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研究员、贝尔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教授、哈佛大学莫里斯洛伯讲师、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特邀访问学者、美国光学学会理事及法国学院访问教授,并且先后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理事、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朱棣文曾经多次不讳言他一生的一个大遗憾,就是没有学好中文。他有些后悔少年时代对父母想送他上周末的中文学校很“反叛”,“现在回想起来,我希望那时父母能和我说中文(汉语),也希望当时我能上中文学校,或者进行类似的中文学习。”
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学术世家的朱棣文,毕竟耳濡目染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他的内心深处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风趣,也不乏东方人的谦和、含蓄、儒雅。
朱棣文从1976年做博士后起整整奋斗了20年时间,最早研发出一套利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犹如以喷水的方式使一个运转中的小球静止并且让它悬浮在空中,把它看个够。这项成就,可使科学家在前人所无法到达的领域内操控物质,同时也是对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据称,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这位善于绘画的儿子可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林立难以出头,而且做实验枯燥无味。
但朱棣文偏偏对物理学情有独钟,一旦选定目标就持之以恒忘我投入。他也因此感谢父母在学业上给了他们三兄弟很大的自由度。
早在1993年5月就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朱棣文对自己的研究成就向来低调,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从不提起。他的母亲说:“以前他每次得奖从不告诉我们,都是我的朋友看到报道后剪下报纸寄给我的。”
不过,他的父亲却似乎对老二的成就关注了解得多些。也就是在与华文媒体记者会晤的活动中,朱棣文透露说,自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衔头起,父亲便多次在见面时追问他:“儿子,你什么时候会得诺贝尔奖?明年?后年?”殷切期盼之情溢于言表,也包涵了一位老科学家的敏感与厚望。曾几何时,一位遗憾不懂中文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跨越历史的台阶,入主美国能源部。但他对自己血统的认同甚至自豪,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这位美国能源部长在始终以美国利益为重的前提下,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也将是开放的,因为他的心胸本来就是开放的.
科学让他在能源领域驾轻就熟 不会再出李文和案 报道指出,预料奥巴马的提名任命将稳获国会通过,朱棣文将成为美国首位华裔能源部长。能源部长这个职位,无论对联邦政府还是社会大众而言,都极具关键重要性。在有众多科学家从事与能源相关研究工作的华裔族群看来,近十年来更不免难以甩脱的“惊弓之鸟”般的忧心。前总统克林顿时代的能源部长理查森一手炮制的所谓间谍案,导致华裔科学家李文和蒙受不白之冤。
虽经各界呼号奔走,高等法院为止平反,理查森却拒不认错道歉,甚至表态说今后如果再发生类似事情仍会如法炮制。理查森把持能源部时流露出来的种族主义情绪几乎无处不在,当年连华裔国会众议员吴振伟到能源部开会,都曾因为肤色的缘故被门卫阻挡。
现在,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执掌联邦能源部,全美华裔社区尤其是华裔科学家们在庆幸奥巴马总统慧眼识英才之际,也都仿佛搬走了多年来笼罩在头顶上的重重疑云。至少,人们可以舒一口气,不必为被某种“莫须有”的“罪名”而打成间谍成为国家的“敌人”战战兢兢了,可以放心专心地专研业务,在科研的征程上放手一搏了。
第二位入阁华人 朱棣文出掌能源部长,也将是继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之后,第二位入阁美国联邦政府的华裔部长级高官。
区别也许仅仅在于,赵小兰此前已经在政坛耕耘多年,朱棣文则完全由一位学者转型为行政首脑。但这并不表示朱棣文缺乏行政管理经验,或者缺少管理能力,何况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甚至被誉为“天生就是个领袖人物”。
他在贝尔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不同科研管理岗位的历练,被公认为卓有成效而又符合科学创新精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鲍勃·雅各布布森说:“他不是一名管理者,而是一名领导者。”朱棣文被奥巴马吸纳入阁的消息在国会山赢得了广泛赞誉。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热切企盼“朱博士的提名尽快获得确认”。未来能源联盟高级官员里德·德特肖恩则望朱棣文能“纠正”布什政府犯下的失误,他相信“政治任命能产生(的负面后果),也能以任命的方式消除”。
美国电子可靠性协调委员会主任斯科特·塞加尔说,“朱棣文的经验与奥巴马把新能源技术及时引入市场的竞选主张完美契合”,他具备从现实角度评估未来能源技术的专业能力。
朱棣文入阁奥巴马加分 选择朱棣文,也给候任总统奥巴马加分不少,“用人唯才”及多元化内阁的色彩获得普遍认同奥巴马说:“委任朱棣文应该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即我的政府将重视科学。”美国华裔社区对此更呈现出欢迎及兴奋之情。现任纽约州众议长杨爱伦爱表示,能源部在拯救世界环境中举足轻重,由华人扮演这个角色,“让人不得不对奥巴马的任命喝彩”。与朱棣文相识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认为,华裔科学家被破格提名为能源部长,反映美国社会比以前更加开放。他对朱棣文的行政能力深表信心。
毋庸讳言,朱棣文执掌联邦能源部任重道远。他在去年夏天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国清洁能源会议上指出,“气温改变5摄氏度将引发大范围争夺水和可耕地的资源战争,大量人口将流离失所。我们不是在谈论1万人,也不是在谈论1000万人,而是在谈论数以亿计将被洪水永远淹没的人。”他强调,除非能源工作由专业人士而非说客承担,否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今天,朱棣文这位世界一流科学家已经可以挑起负责全美国能源事业策划和研发方向的重担。这是美国的幸事,也可能成为全人类之幸。
如果说,奥巴马希望借助大科学家朱棣文的研究和能力帮助他实现减少美国石油消耗及发展环保能源的大计,那么朱棣文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坚持不懈地在环保领域的追求,必将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美国环境甚至改善全球环境产生愈来愈大的作用。
在他的领军下,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和方向都可能走在世界各国前列,引领全球能源环保新潮流,持之以恒,造福全人类的前景实在令人憧憬。
从学者专家到联邦部长,朱棣文的身份变了,但他的科学理念和追求没变,而且得以站在一个更高端的平台,高屋建瓴勾勒美国新能源计划的蓝图,与众多志同道合者与民众一切,与全球各国扩大合作,共同倘徉在科学研究与环保理念之间,倘徉在学术实验与现实应用之间,学者与高官对于朱棣文来说,绝没有壁垒森严的界碑,而是都可自由驰骋的不同天地。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