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贵州联社:一切为了服务“三农”

  贵州联社:一切为了服务“三农”

  贵州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刘乃云 《 国际金融报 》( 2009年1月19日 第 03 版)

  贵州省是全国首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8个省份之一。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全省农信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转换机制为动力,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各项金融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更加凸显。

截至2008年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789.79亿元、贷款余额536.69亿元,分别是2003年末的4.43倍、3.76倍,市场份额从第五位提升到第二位。同时,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质量逐步改善,服务“三农”功能得以强化,全省农信社开始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深化改革显生机

  自1952年4月贵州省第一家农信社在桐梓县元田坝设立以来,全省农信社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信社的产权归属不明、管理体制不顺、历史包袱沉重、基础条件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农信社的健康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省委、省政府将全省农信社改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作为为广大农民群众兴办的一件大好事。举全省之力,集各方智慧,有力地推进了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基本理顺了管理体制。国务院将农信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省政府选择设立省联社作为管理全省农信社的组织平台。省联社于2003年12月30日挂牌开业,相继在9个市(州、地)设立办事处。省联社在省政府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5年来,省联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把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把是否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依据。在履职中,重点为县级联社出思路、创环境、抓服务。“有家的感觉真好”,在推进农信社改革和发展中,省联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当时,结合贵州省经济“欠发达、欠开发”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实际,按“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选择“股份合作制”作为农信社的产权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股本金余额23.58亿元。按股本性质,其构成为资格股占62%、投资股占38%。按照“少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多数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实施农信社组织形式改造。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了4家农村合作银行和84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社的组建工作。以股权为基础,各县(市)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建立了“三会”,由社员、理事、监事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管,经营班子授权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并运作良好。

  逐步到位了国家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向省88家县(市)联社发行专项央行票据10.53亿元,目前已有87家县(市)联社获得,兑付额10.43亿元。通过票据兑付中,农信社把人民银行、银监会对票据兑付考核标准作为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把票据考核理念转化为自身经营管理理念,在为获得票据资金这条“鱼”中练就了“捕鱼”的本领,可以说是“鱼”和“渔”兼得。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按时拨付到位保值贴补息,税务部门逐年落实税收优惠,省财政建立农信社“发展和处置风险资金”。这些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对于推进全省农信社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转换机制增活力

  在这几年农信社金融服务中,广大农户得到了实惠,地方经济发展了,自身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实现了“三满意”。

  全省农信社创新服务方式,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各项存款规模持续旺盛增长,连年保持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目前,全省88个县(市)联社中,有67家联社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农信社已成为农村资金的“蓄水池”,逐步扭转了过去农村资金向城市流动的局面。5年来,通过做大做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主打品牌,把农信社办成“农民自已的银行”。目前,全省农信社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30万户,评级授信600余万户,创建乡(镇)11个,信用村324个。涉农贷款415亿元,占贷款规模的77%,增加58.3亿元。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信贷产品为载体,尽力解决广大农户贷款合理需求,农户贷款余额达到291亿元,增加200多亿元。配合贵州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放企业贷款余额106.2亿元,特别是今年累放企业贷款36.02亿元,目前全省农信社的小企业贷款户达48441家。使一批企业成为了地方经济的支柱,成为了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龙头,这些企业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平台。在城区,以城镇街道办事处、个体协会等组织为依托,打造成“社区居民的银行”。为农民工进城创业、居民失业再就业、个体工商户和社区高端客户提供信贷支持。

  为了让广大农民尽快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省联社成立以来,牵头组织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目前,省联社清算中心与各县(市)联社对接、各营业机构联网操作。成功对接了人民银行“大额”、“小额”支付系统,资金结算能力与商业银行一样。加入“中国银联”,现有105万客户持有农信社“信合卡”,平均每月交易36.5万笔、交易额2720亿元。与财政和涉农部门协作,向1429个乡(镇)596万农户发放“一折通”,使中央和省的支农惠农补贴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实践证明,提高金融科技水平,是促进各项业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有了好的机制,就能迸发创造力、挖掘潜在力、萌发发展活力。5年来,全省农信社引进县级联社高管人才53名,高管队伍年轻结构、文化层次有了较大改善。

  通过狠抓员工队伍建设,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用工机制。采取“内抓培训,外抓招聘”,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全省农信社7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2966名。重视提升在岗人员学历,鼓励员工参加函授学历教育。全省农信社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比2003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稳步推行薪酬改革,建立了薪酬“能高能低”分配机制。妥善处理消化历史包袱、维护股东收益与员工薪酬分配的关系,实行可持续的财务分配制度。全省农信社实行9个级次的等级管理,坚持“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原则,按照员工业绩大小,区别不同岗位,拉开收入差距,有效解决了过去薪酬分配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问题。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的内控机制。参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制定了166项行业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操作流程,基本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坚持“制定与执行并重,检查与处罚结合,重在规范运作”的原则,增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和执行效果。

  励精图治创未来

  尽管过去5年全省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取得基础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我们要按照中国银监会“用5-10年把农信社分期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结合贵州省“三农”实际,积极推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和改善服务“三农”功能上下功夫,努力把全省农信社办成存贷规模最大的、符合监管要求的、具有特色的社区性银行业机构。要按照农村金融“多层次、广覆盖”要求,认真研究和制定农信社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在继续做好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社团贷款业务的同时,根据农村金融需求,设计开发利于广大农民、小企业融资和结算的金融产品,让农村、城区的客户同样享受到“方便、灵活、快捷”的金融服务。要全面推进具有农村金融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农信社“合作、诚信、创新、奋进”的文化理念,形成“争当上游、创出一流、具有特色”的发展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诚信为根本、以服务争市场”的经营文化,“以人为本、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员工文化,着力把农信社打造成百姓的贴心银行。

  积极探索省联社职能定位和履职方式。国务院将农信社交由地方政府负责,设立省联社作为管理农信社的平台,应积极发挥好其应有作用。要督促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金融服务。

  像贵州省这样的西部省份,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农村金融要先行。当前,农村金融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需要相关方面重点关注、重点扶持。在宏观调控方面,应给予宽松信贷政策鼓励地方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本地金融资源,引导外部金融资源向西部地区合理流动。在风险防范方面,应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灾害性损失补偿机制,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应既重视增量又兼顾存量,对农信社实施有别于城市金融、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和标准,给予适当的休养生息空间和时间。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