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内关于重庆购房退税争议不断的时候,经济危机中心的美国于2月5日(华盛顿当地时间2月4日)率先通过了一项金额为190亿美元的购房退税决议。
据外媒报道,该方案将为购房者提供最多1.5万美元的退税,以刺激疲软的房地产市场。
据悉,原有的退税法案只针对首次购房者,提供最多7500美元的退税。新法案则规定,现有买房者都可享受房价10%的退税,最多可达1.5万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9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方案上尚存巨大差异,但目前他们似乎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要挽美国经济于不倒,必须先救房地产市场。
经济新政难产 奥巴马上台的首要任务无疑是拯救风雨飘摇中的美国经济,此番经济刺激计划也被视为其经济新政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奥巴马的强力敦促和民主党的支持下,众议院日前通过了一项总额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白宫对该议案顺利通过参议院表决寄予厚望。但在参议院会议之前,共和党人就扬言如不全面修改条款,不会让该方案顺利过关。
而在近日的表决中,先期通过的购车退税等议案,也使该方案的金额飙升至9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救援计划。
该计划在参议院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投资或减税上。新政的核心内容是拨款5000多亿美元,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创造工作岗位并刺激经济复苏。共和党人怀疑此举能否在刺激经济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他们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减税,通过鼓励私有投资来提振经济。
此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财政赤字也使共和党人心存疑虑。此前,布什政府已相继通过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和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未能拯救美国经济,相反加大了财政赤字的规模,从而引发民众的广泛批评。
共和党人一直声称,现有经济刺激计划算上利息,将达到惊人的1.2万亿美元,使财政不堪重负。他们表示,若不剔除不必要的开支,集中减税措施和协助业主避免断供,方案将以失败收场。
就在美国国会两党争论不休之际,不断披露的经济数据则愈发加重了各方对美国经济不断恶化的担忧。
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35000人,达到626000人,是1982年10月衰退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3.8%,创1982年以来最大单季降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说,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1.6%。
美联储董事之一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JamesBullard2月5日表示,“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之中,除非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月中反弹,否则当前的经济危机很可能步1982年经济下滑的后尘。”
奥巴马更是表示,面对整体经济下滑、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局面,经济刺激法案获得通过刻不容缓,美国无法承受任何拖延。
房市更大刺激可期 就在参议院通过购房退税后,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共和党一直想在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争取更大发言权,因此这项决议的通过可说是该党的一大“胜利”,也显示出两党在拯救美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共识。
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由于住房市场持续萎缩,去年12月美国建筑开支下滑了1.4%,降幅高于预期。至此,该数据已经连续3个月下滑。2008年此项开支下降了27.2%,是1993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
美国房地产数据服务机构Zilow近日发布的报告更是显示,2008年美国房市价值缩水3.3万亿美元,1/6的屋主的负债额已超出房屋价值。该报告指出:“经济不安全感、住宅查封及放款标准趋严,都让市场持续低迷。”
但美国国会两党开出的药方并不一样。参议院中的共和党人坚持再次减税,并发放高达3000亿美元的国家按揭补贴以吸引购房人,重启房市,并逐渐抬高房屋销售价格。而民主党人和白宫则小气得多,他们只愿提供500亿美元,帮助那些可能会因付不起“月供”而即将失去住房的美国中下等家庭。
此前,奥巴马承诺将把降低按揭成本作为即将推出的金融援救计划的一部分。
坐美联储第二把交椅的副主席唐纳德·科恩近日表示,支持使用政府救助资金来减少按揭赎回权丧失的情况。
他在一份国会陈词中说:“原本可被阻止的赎回权丧失状况将不仅损害到贷款人自身及所属社区,而且还将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伤害到更广阔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
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其受职听证中指出,帮助房屋拥有者将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救助计划中的必要部分。
奥巴马政府预算负责人PeterOrszag在参议院审核前向民主党议员发出呼吁,希望在白宫未来几日公布一项综合性的住房市场救助计划前,民主党议员不要将任何重大的住房新条款纳入经济刺激方案。
“从目前美国的危机程度和困难来看,新政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金融市场还会继续恶化,与此同时,实体经济衰退,房地产业还没有稳住,我们预计美国房价还会有10%~15%下跌空间。”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指出,“最终关键还在于核销1.1万亿美元违约资产,以及给已经发行的次级债"新的融资能力"。”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