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 “农民工市民制”可以弥补高增长动力不足的挑战,成为未来发展的主线
在过去30年,中国取得经济奇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主流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搞了市场经济,搞对了激励。然而,搞开放式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太多了,为什么唯独中国取得了这样的经济成功?也有人将中国与经济起飞时期的亚洲四小龙相比,认为中国除了规模大之外并无特别之处。
站在这样的时点,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过去高速增长的动力是否已经耗尽,我们又将如何面对一个不同时期的挑战?
过去30年的驱动力何在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出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中国过去的经济成功主要依靠了“四轮驱动”:
第一个轮子:确保自我主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中国的成功至少包含了两个最重要的机制设计:一是对外开放特区的陆续设立和发展,使得开放既大胆又有梯度地扩散和传导;二是对本国经济命脉的垄断和控制,保证了对外开放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导向。
第二个轮子: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私有化,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家族寡头化和大规模的社会对抗。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没有采用“休克”疗法;同时,中国的市场化和私有产权的发展始终保持了混合经济的形态,避免了社会的分裂和对抗。
第三个轮子: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既改善了农民的境遇,避免了土地兼并,又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供给和土地供给。劳动力的解放和自由流动、很少保障的非正规就业、作为最终保障的均分承包土地以及垄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低价征地,是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第四个轮子:中央集权下的财政分灶吃饭和地方竞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各级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竞争,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轮”的马力还足吗
现在的问题是:在今后的30年或更长时间里,这“四轮驱动”的效果会依然显著吗?我认为问题很严峻。
“对外开放”依然重要,但中国的后发优势越来越小,而别人的防范越来越多。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依靠外需拉动增长已经走到了极限;“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的私有化”目前面对的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如垄断性行业的产权改革问题、能源要素价格、燃气水资源价格、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等等,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涉及到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很难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如今已经成为内需不足的主要障碍;“地方竞争”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该如何着手解决这些经济增长的障碍?
未来问题的龙头是什么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如果只是出台一些“修补”性质的政策,例如家电下乡、鼓励人们花钱等,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需要像当年推出土地承包制那样,思考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制度突破。
那么首先要问: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是:内需不足。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收入2000多美元,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城市化的初期,为什么会有需求不足的问题?原因在于,几亿农民工加入工业化的过程后产生了巨大的产能,然而由于收入太低,他们没有产生有效的需求;此外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对第三产业产生不了需求,因此中国的第三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再者,目前的劳动力价格没有包括劳动力再生产和繁衍的费用,农民工无法在城里培养和教育后代,而工业对劳动力近乎掠夺性的压榨,致使廉价劳动力的供给阻碍了产业的进步。
怎么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统筹”的方向是对的,但以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作为切入点,我认为龙头和主线并没有找对。在亿万农民已经离开、正在离开、即将离开的农村兴建住宅和设施,而在他们已经进入、正在进入、即将进入的城市,却没有农民的立足之地,这是典型的资源逆向配置,是巨大的浪费。而城郊土地流转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逐利行为,抬高了城市化的成本,在农民工没有享受市民的待遇之前,土地流转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将“农民工市民制”作为一系列举措的龙头和主线。这是一个长期的行动,但需要现在就开始启动。在国家层面上,需要把启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城市差距的切入点放在“农民工市民制”这个行动纲要上,抓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我们解决了农民的人身依附问题,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今后30年则要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问题。启动“农民工市民制”的计划,就要用全新的眼光看目前的格局。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要成5倍成10倍地扩大,面积标准则要大大降低,不是90平方米,而是30、40平方米(韩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住房的标准也就是如此)。再例如,今后的城市规划不能再以大广场、大街道为特点了,否则第三产业如何发展?城市土地供给要大量增加,教育和培训方面需要国家的巨大投入,还包括计划生育问题,都在这个主线下一一解决,这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中国这30年的发展以经济改革带动全面改革,今后30年,则应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在这个阶段完成之后,才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线。如果后30年的过渡完成得好,中国的前景依然光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