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中国股市不仅不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还是反向指标,经济好的时候收缩信贷,经济差的时候放松信贷。
2009年以来,最引人注目是信贷的大规模扩张,以及财政部提交给全国人大审议的预算报告,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9500亿元,规模达到2008年的9倍,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额度。
资本市场在局部流动性过剩的冲击下失去方向。现在的中国股市是流动性过剩。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挽救实体经济之前,首先挽救了股市中的权贵上市公司、利用新能源等概念炒作的投机者,以及依靠佣金吃饭的券商——2007年中国股市泡沫膨胀时,投资收益约占中国企业利润的1/4,券商佣金收入提前回归牛市,炒作新能源概念1月份累计涨幅达到70%左右的大牛股金晶科技,出现千万股的大宗交易,大股东高位套现。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称,上周个人交易账户新增大约426000个,较近期水平大幅增加。
信贷扩张流入股市比例是多少?没有人知道。但在产能过剩与企业修补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张信贷的结果是银行与企业合谋将资金转入其他套利渠道赚快钱。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所以遭遇到大多数联储行的抵制,就是因为企业的信贷动力不足。考虑到我国存在的信贷结构性失衡,僧多粥少(政府项目少银行信贷多)的特殊性,信贷资金套利几乎板上钉钉。
赤字财政政策火上加油,与其他各国努力降低赤字不同,我国正在以赤字财政带动经济走出下滑泥潭。
赤字财政并不一定带来通胀,却会带来通胀预期。借债度日总得还债,美国凭借美元强霸的信用向世界美元持有者借钱,而我国没有这样的途径,所谓在国际上发行人民币熊猫债券还在试验期,不可能解决主要问题。因此,借债主要途径在国内,向公众及市场机构发债。至于还债办法,不外乎使经济重返景气周期,用涵养过的税源来解决财政赤字;像美国一样举新债还旧债,不过,这一办法取决于债券所隐含的信用,如果信用欠佳,则只能靠摊派借钱。最令人不齿的办法,就是政府利用发债权大量增发货币,如此做的结果是剜肉补疮。
我国2008年财政收入6万亿,9500亿的财政赤字占比GDP的3.1%,看来不会带来大麻烦,不过考虑到2009年政府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考虑到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部尚在摸底,把情况考虑得严重一些不会犯大错。在经济紧缩之时,通胀的预期已经上升,局部流动性泛滥已经显现。
信贷扩张与赤字财政之下的通胀预期,是最近股市一反常态异常上涨的主要原因。银行和政府在为股市兜底,维持信心的结果是将风险转移到了将来。反向指标是无法持续的,目前的短期上涨会在未来付出沉痛的代价。
2009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第四季度)》,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央行的《金融时报》一直在唱多股市,央行希望以直接融资化解资金压力尽在银行的不正常局面,吊诡的是,没有银行的信贷扩张,就没有股市目前反常的短期红火。
在危如累卵的情况下,谢天谢地,幸亏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没有出台,外资只能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持仓比例进行对冲,或者通过境外买空卖空A股指数,在境内买卖大型蓝筹股来获利。否则,看透中国资本市场定价虚高的泡沫,通过金融衍生品做空中国蓝筹股和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将危在旦夕。如索罗斯将英格兰银行打入十八层地狱,现在又对千疮百孔的欧元虎视眈眈。这些曾经信誓旦旦力保虚高价格的权威部门,最终受到了市场的惩罚。
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是市场清淤的过程,也是结构调整的良机。面对目前的情况,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银行在信贷大增下呆坏账率的好转冲昏头脑,避免赤字财政成为通胀的真实威胁至关重要。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