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意见领袖

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努力建设最宜居创业城市

  努力建设最宜居创业城市

  ——访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广东汕头报道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处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之间的重要节点,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沿海开放城市、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全国著名侨乡。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使汕头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也未能“置身其外”。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汕头市应如何应对?

  黄志光:去年以来,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汕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超前谋划,主动应对,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抢占先机,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稳定,形成了凝心聚力、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经济升温、投资升温、工作升温的良好态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77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36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16亿元,增长20.3%;外贸出口总额43.23亿美元,增长10.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94亿美元,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近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地级市排名靠前。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28亿元,增长18%。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成为广东省第二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新建一批技术研发中心,新增一批全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现代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9.5亿元,增长2.9%。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园区经济从片点示范向面上产业发展。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今年汕头市必须危中寻机、危中思进、危中奋起、危中求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调整结构作为主线,以投资拉动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民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扩大投资、扩大招商、扩大开放、扩大消费、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优化开放结构、优化出口结构,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狠抓工作推动和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增创发展新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扩大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实现汕头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

  黄志光: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开放带动、自主创新“五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汕头成为新时期最开放、最具活力、最宜居住创业的地区之一,成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经济繁荣、法制完善、环境优美、侨乡特色明显、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特区,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市。为此,我们将坚持做到“六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不动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快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部城市经济带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物流、商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和高尚住宅区,实现城市形态由内海湾型向具有内外海湾特色的滨海城市转变。建成世界有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型滨海新城。

  工业经济带采取“带中有园,园中有区”的布局结构,依托广澳、海门港区和保税区,整合沿线的濠江石化园区、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潮南产业转移园等各类工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新区南片区。建成现代化工业新城。

  生态经济带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生态理念,保护自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水产养殖、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商务会展和高新技术等生态型产业。建成绿色生态经济走廊。

  三是坚定不移实施投资拉动,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建设,以新一轮基础设施的大规划、大投入、大建设推动汕头新一轮的大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特区意识,弘扬特区精神,以扩大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六是坚定不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发展生态滨海旅游

  《中国经济周刊》:旅游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汕头市如何培育和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黄志光:汕头依山傍海、三江汇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优美、环境宜居,具有丰富的文化、美食和海洋旅游资源,兼具海岛风光、古今胜迹、潮人文化、城市景观等特点。拥有289公里的海岸线、82个岛屿,1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有多处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

  我们将以全面展示汕头风采、海风潮韵为主线,以加快三大经济带规划建设为依托,用世界眼光谋划大旅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大的支柱产业来规划、来培育、来发展,努力建设融汇潮汕侨乡文化特色、现代港口城市风貌、亚热带海滨风光的旅游名城。具体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相结合。建设汕头生态滨海旅游名城,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依托三大经济带的功能定位规划,发展旅游配套建设,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

  二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区域范围内旅游项目的统一规划,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与彰显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潮汕文化的独特性,在侨乡、民俗、生态和美食上做好文章,充分彰显汕头的“潮、山、海、侨、特”等地方文化特色,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一批高品位、能够体现“海滨邹鲁”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

  四是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将旅游开发与城市景点建设和设施配套相结合,精心规划、高起点设计汕头内海湾一江两岸景观,集声、光、乐、夜景、喷泉、水景、绿化美化、防灾减灾、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还有百姓休闲娱乐、亲水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景观。

  五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农家乐、渔家乐等具有乡村风情的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具有乡村自然特色兼具现代化风貌的生态镇、生态村。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志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