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欧美银行的宿命 国有化从边缘到主流

  花旗集团27日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交易,该交易将使美国财政部在该行的股份增至大约36%。这已经是美国政府半年内对花旗银行的第三次救助行动。

  尽管美国官方近日一再否认将实行银行国有化。但一系列迹象表明,美国新一波银行国有化浪潮正呈现汹涌澎湃之势。

  去年年底,在英国首相布朗率先推动实行银行国有化,结果引发了欧美国家第一波救助银行的行动。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袭越来越明显,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因此呈现此起彼伏的态势。为稳定政权计,各国纷纷热议要不要救助汽车之类的实体经济行业。但正如专家所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

  于是,为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上的颓势,欧美各国再次转向救助银行系统。银行国有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正在从边缘转向主流。

  核心观点

  在挽救银行业的过程中,西方主要国家对银行救援中“国有化”的手段逐渐达成共识。银行业国有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银行实施“国有化”仍存在很大争议。

  专家认为,对欧美国家来说,银行业国有化主要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用来挽救银行系统和经济的手段,因此其国有化也是暂时性的,并不意味着相关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宿命

  银行国有化:多国共同的选择

  从2007年开始,英国率先对陷入次贷危机的诺森罗克银行实行国有化。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开始对各大银行注资,掀起了银行国有化的狂潮。以英国、美国两次金融救援计划出台为标准,可将银行国有化分为两个阶段,即以直接注资为主要方式的早期,和多种救助方式并存的后期。

  从英国最早的“孤军奋战”,到后来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频频“效仿”,再到后来欧盟国商讨制定统一政策,银行国有化正从边缘到主流,主要国家正对银行救援中“国有化”的手段逐渐达成共识。

  英国拉开“银行国有化”序幕

  银行国有化浪潮最早由英国掀起。2007年9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百年来罕见的挤兑风潮。英国央行为此向该银行注资,以帮助其渡过难关。2008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暂时把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银行国有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之后半年多时间里,英国又用类似方式将其他两家银行国有化。

  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说,上述方案的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同时最小化对纳税人的影响”。他表示,“就像我们先前所做的一样,我们需要保护整个银行体系,使情况稳定。”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各国银行开始面临普遍经营困境。10月13日,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宣布注资或担保各自金融机构,这些国家承诺用来金融救的总金额已接近2万亿欧元(2.715万亿美元)。

  各国政府纷纷效仿

  从当年10月13日欧美股市走势看,这一由英国首相布朗率先发起的救市模式初步稳定了市场信心,美国政府因此大受鼓舞。仅仅一天之后,美国政府就宣布,投入2500亿美元用于购买“问题银行”优先股,其中包括对美国银行和花期银行分别注资450亿美元。该银行措施出台前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第一轮救市计划,因此该措施可看作是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第一轮“救赎”。

  这项举措意味着美国政府一改此前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救市思路,走上与欧洲国家类似的“部分国有化”银行之路。由此,欧美国家几乎同时迎来了第一轮“集体国有化”浪潮。

  然而上述救援措施却没能遏制住世界各大银行股的持续暴跌和经济的不断恶化。从今年1月起,还是英国带头,以其出台第二轮金融救助计划为标志,全球各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充当了银行“救火消防员”的角色。

  今年伊始,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由于全球信贷危机仍在继续扩散,该行去年可能净亏损280亿英镑。作为1月20日公布的第二轮银行救助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在该银行中的股份将从原来的58%上升至接近70%,英国政府成为该行最大股东。仅一个月之后,德国内阁批准了一项救市法案:允许政府将银行强制国有化,以防止大银行破产动摇德国金融系统。

  至此,银行“国有化”进入第二阶段。

  大约两个星期后,美国也宣布了第二轮金融救助计划。除了对“重症”银行进行新一轮注资外,美国银行还实行了“新招”,对银行实行“压力测试”和“技术性转换股份”,评估银行是否需要政府注资援助,以及在银行资本状况良好时,将政府所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有投票权的普通股。

  27日,花旗集团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将政府所持价值250亿美元的花旗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预计政府将拥有花旗大约36%的股权。

  美国银行业难逃“国有化”

  政府增持花旗股权的举动意味,政府不必动用纳税人更多钱拯救花旗,花旗也不用再向政府所持优先股支付股息,但普通股东的利益将遭稀释,同时纳税人的钱将不得不承受企业经营风险。

  政府这一提议引起了投资界对银行国有化的恐慌,此前纽约股市一度出现恐慌性抛售。美国白宫和财政部先后两次出面澄清国有化传闻,表示将保持银行系统的私有制。

  目前,美国主要银行都资不抵债,累计欠款达1.2万亿美元。虽然美国政府清楚表明,美国的银行应交给私营机构运作,但以目前美国银行业的处境来看,政府不得不与欧洲不谋而合,美国银行已难逃“国有化”的宿命。

  欧盟在本月末发布处理银行“有毒资产”的通用方案,指导成员国统计、清理所有可能招致损失的银行“有毒资产”,以确保银行重组放贷。

  该方案要求27个成员国的银行交代“有毒资产”详情,基于市场汇率评估它们价值。政府可设立“坏账银行”购买并存放“有毒资产”,或者提供保险,承担银行因证券和金融衍生品贬值招致的潜在损失。具体救援方案因国而异。至此,主要西方各国银行对国有化手段基本达成共识,国有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争议

  美国银行业国有化进退两难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首相布朗曾说,为了保护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利益,国有化是当前时机下“唯一最好的选择”。德国政府强调,将处于危机的银行收归国有,是为了防止大银行破产动摇德国金融系统的“最后的选择”。但在美国,从金融危机爆发开始,对银行实施“国有化”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政府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正方:

  “国有化”是目前唯一选择

  最早掀起“银行国有化”大讨论的,是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他因准确预言此轮金融危机而声名远播。

  在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其金融救助政策几天后,美国各大报纸接连发表了鲁比尼的评论文章。他认为,让银行“国有化”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否则美国经济将无法摆脱螺旋式下滑的泥潭。

  鲁比尼说,1.2万亿美元次级房贷只是问题的开始。接下来,还有7万亿美元规模,包括商业房地产贷款、消费信用卡债务、高收益债券以及杠杆贷款,都可能会损失惨重。

  鲁比尼表示,应该参考上世纪90年代瑞典实行银行国有化的做法:先将银行收归国有,清理重组,然后再将这些国有银行迅速地卖给私有机构。“很显然这是暂时的,没有人支持政府永久性地将金融体系收归国有。”他说。

  截至上周五以前,已有多位重量级政府官员及业界人士不反对国有化的做法。2月18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或许有必要“将一些银行暂时国有化”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盖特纳目前在各个场合的表态来看,国有化仍是政府最不愿意选择的救助方式。为了稳定市场信心,美国白宫和财政部先后两次出面否认国有化传闻,表示将保持银行系统的私有制。而反对银行国有化的呼声也一直很强大。

  反方:

  国有化并非“灵丹妙药”

  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国有化持担忧和质疑态度,认为国有化风险很大。24日,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威廉·艾萨克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国有化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他的理由包括:银行国有化可能造成金融市场动荡;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和有效方式管理国有化银行;重新私有化的难度很大。

  另外,政府在接管银行时通常要承担巨额损失,而在其对银行改组后往往要折价出售给私有部门。这中间的损失只能由纳税人承担。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会造成国家公共债务激增,最后导致国家破产的危险。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就表示,负债银行部分国有化将导致公共债务陡增,最高可能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0%。

  实际上,反对声音最强大的,来自于有切身利益的银行家和股东。华尔街对“国有化”的抗拒早在意料之中。根据国家救援计划,这些银行高管在接受政府注资同时,不得不在分红、离职金乃至经营战略等层面受到政府“紧箍咒”的束缚。一旦被政府接管,这些银行的股票将变得一文不值。

  20日,花旗集团发表声明强烈反对银行国有化,宣称它拥有充足的资本。与之有着同样命运的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说也表示,美国银行不再需要政府注资,并敦促政府发表立场更加清晰的声明。

  专家

  “国有化”只是权宜之计

  近日,有关“第二波金融危机”可能来袭的传言甚嚣尘上。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救助银行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已是欧美国家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二波救助银行行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此轮救助行动,我们邀请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研究员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金岷教授对此进行解读。

  “国有化”更利挽救经济

  江涌: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要比实体经济大得多,因为它涉及到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关于这一点,在与汽车行业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欧美国家再次掀起救助银行系统的热潮,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国有化”和“市场化”都存在弊端,但“国有化”更有利于挽救经济。

  杜金岷:本次危机的核心还是金融。金融在经济复苏中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如果金融系统无法运作,实体经济也无法展开。

  那么,下一步金融发动机应该靠谁?只能是将银行业务启动起来。就美国来说,其支付体系事实上仍然很健全,目前需要对华尔街模式进行合理的修整。

  此外,就目前来说,经济的复苏就是信心的复苏,对银行的救助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提升民众的信心。

(责任编辑: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罗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