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FDIC前主席指出银行“国有化”并非灵丹妙药 

   □本报记者 陈刚

  24日,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主席威廉·艾萨克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国有化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艾萨克曾于1981年到1985年担任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

他在任期间,美国政府对当时第七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和信托公司实施国有,艾萨克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1984年,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和信托公司因与石油相关的不良贷款而濒临破产。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作为政府代表直接收购该银行不良资产,撤换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聘请其他银行管理团队,政府在该银行的控股比例从80%上升到100%。政府介入之后,该银行任何决策,包括经营业务、人员聘用以及管理层薪酬都需经过审批。7年之后,政府完成这家银行的股权出售,1994年最终被美国银行收购。整个国有化过程造成美国政府损失16亿美元,公司原股东损失100%。

  艾萨克认为,目前美国前10大银行拥有美国全国银行资产的三分之二,任何一家银行与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相比,规模都要大出许多,问题也要更加复杂。

  首先,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滞胀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进行国有化只能使目前情况更为复杂。如果政府对一家主要银行实施国有化,市场的卖空力量及其他投机资金会沽空其他金融企业,从而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其次,政府在对银行国有化之后需要择机退出,将其出售给其他私有企业。但目前无论从法律还是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政府都很难为美国大型银行找到买家。

  第三,在金融企业高管薪酬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来接管被国有化的企业。1984年尚无薪酬限制时,政府在寻找管理人才问题上就已颇费周折,现在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艾萨克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瑞典政府的国有化经验在美国很难适用。原因在于,瑞典的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俄亥俄州,其国内最大银行的规模也仅相当于美国一家大型银行的10%,而且瑞典是在银行破产后才实施国有化的。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艾萨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