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人并未形成自己固有的投资风格,也不能按照基金产品的契约进行投资 做投资的人,喜欢迷信于所谓权威之下,常常会为“基金建仓某股”而砰然心动,或者为“基金集体减仓”而心力交瘁,我们告诉你:你被骗了。
如果说2008年熊市让中国基金经理被迫走下神坛的话,本文将使这些过往的投资天才们降格为平民,甚至是庸才。
截至到10月31日,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经理初次担任公募基金起始年限为依据,现任的441名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为3.27年,现有的490名基金经理中,博士约占10%,硕士接近90%,大学本科不到1%。
这样一群高学历的从业者掌管了2.5万亿的资产,打着“精选个股”、“灵活配置”等旗号在短短6年时间里批量生产了480余只基金,并以“专业投资”的名义收取每年1.5%的管理费。
选股与择时是对一名基金经理能力水平的基本判断,过往针对某只基金相关能力的评判不胜枚举,但以行业为样本,整体考察过往几年中国基金经理们上述两项能力的报道却因公开数据的缺失并不多见。
中国基金经理们选股与择时能力究竟如何?两者孰优孰劣?继而是否真有能力通过“专业投资”来为基民“精选个股”、“灵活配置”?理财周报试图揭开中国基金经理们的“皇帝的新衣”。
四大教授:选股没有明显倾向,市场把握能力也比较差 理财周报记者在对国内各高校金融学教授的寻访中了解到,部分大学教授运用T-M、H-M模型对于基金选时选股能力有过一定研究,这些并未公开过的研究数据结论颇让人意外。
武汉科技大学杨捷曾收集了2003年1月3日至2006年12月31日时间段内198周基金数据,对国泰金鹰增长、博时价值、大成价值、易方达平稳增长、银华优势、南方稳健、华夏成长、华夏债券、华安创新、华安中国、嘉实成长、长盛成长、大成价值、富国动态、融通新蓝筹、南方抱怨、鹏华行业、宝盈鸿利等17只基金进行上述跟踪计算,得出少数样本基金具备选股能力,所有基金均不具备择时能力的结论。
对于中国基金的选股能力有人做过这样一组实验,选取2008年全年为一时间段,分A、B、C三组投资组合,每一组合都随机用飞镖投掷出20只股票,每只股票的投资额度占组合的1/20。
在规定时间段内,飞镖选出A、B、C三个股票组合按基金2008年平均71%仓位计算,收益率分别是-42.98%、-31.97%和-38.11%。三个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是-37.68%;若按三个组合满仓操作计算,平均收益率为-53.08%。
2008年前成立的258只偏股型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47.02%,按71%仓位计算,这个成绩比飞镖选出的三个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低了约10个百分点;A、B、C三个组合收益率分别高出偏股型基金4.04%、15.05%和8.91%。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