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殷楠)“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电能,这是最清洁环保的可持续利用形式。”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对记者说。多年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太阳能多晶硅切割液的朱建民委员,向记者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转化环节少、利用直接。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15%-20%之间,是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性转换效率最高的新兴能源;二是资源消耗少。太阳能光伏发电占用的土地面积仅为风力发电的1/8-1/10,是生物质发电的1/100,比水电建大坝占用的土地也要少得多。三是资源蕴藏量丰富。从目前中国可开发的资源蕴藏量来看,水电约3.78亿千瓦,风电约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039亿千瓦。四是清洁环保。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料、废水和废气产生。
“正因为如此,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最清洁的可持续使用形式,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不过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与市场反差巨大。”朱建民说,200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到2007年底达到了1088兆瓦,光伏组件产量达到了1717兆瓦,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与我国巨大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则少得可怜,市场的开发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行业,原料和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据统计,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太阳能仅占0.51%;200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量为20兆瓦,不足电池产量的2%,2007年底累计安装量为100兆瓦,不足世界份额的1%,与光伏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相差甚远。
朱建民委员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障碍主要来自于成本过高,发电价格昂贵。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为每度电2-3元左右,相当于火力发电的4倍上下,与商业化应用尚有相当距离。要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将举步维艰。因此,政策扶持已成为当前推进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是“上网电价”政策的完善问题。
“我国虽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规定了上网电价和全网平摊的法规条款,但法规的实施细则尚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落实到具体政策上,怎么上网、怎么定价,政府、电力公司都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光伏市场的开发。”朱建民表示,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启动光伏内需市场,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中央“保增长、拉内需、调结构”方针的一项最科学、最重要、最迫切和最有效的举措。
(责任编辑:佟菲)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