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处理好“小气”和“大气”的关系,行政支出要“小气”,社保投入要“大气”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得利于眼前,还将功推于后代。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重视民生,越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既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现在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保体系的密度和强度。社保体系的密度和强度,决定了民生基础的坚实度。所谓密度,就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保体系的覆盖面,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切实提高社会保障的普惠性。所谓强度,就是要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当地居民收入和政府财力,适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当好群众服务员。
完善社保体系需要经济实力,但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某种程度上这是个执政理念问题,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近两年,我们在实力还不强、财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在密度和强度上下功夫,效果良好。今年,我们将实施28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达到220亿元以上,其中很大一块就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只要心里有民生,只要有决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力强的地方能办好,财力弱的地方也能办好。关键是要处理好“小气”和“大气”的关系,在行政支出上一定要“小气”,坚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对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要“大气”,不能吝啬、不怕花钱。
本报记者 刘杰 朱磊整理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