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短期内不会降息或许已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昨日下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出席两会间隙表示,是否考虑降息"还在观察"。
刘士余称,未来是否降息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不过,他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维持8%的增速"有信心"。
事实上,这已是央行高层在过去短短一个月内数度就降息问题作出相关表态。
先是2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外参加某会议间隙表示,央行将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采用不同货币调控手段,并非单靠利率调整这一种货币政策。
随后,央行副行长易纲也公开向媒体表示,就中国实际情况看,零利率政策或准零利率政策并非最优选择,中国目前利率水平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适当水平。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近日则表示,由于中国经济还没有到通货紧缩的程度,央行"目前并没有继续降息的紧迫感"。
但与此前几位高官或多或少都是围绕"零利率"作相应表述,此次刘士余的表述似乎具有更加清晰直接的潜台词--央行正在观察,短期内不会变动利率。
这样的表态也并不出乎意料。目前业内人士大多认为,随着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的流动性已明显改善。
显见的事实是,央行上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信贷达到1.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昨日又有传闻指出,2月份银行信贷也依然保持高位,为1.1万亿元。
就业内人士来说,此前一位国有银行的相关人士曾分析称,如果经济形势走好,央行应该不会更进一步的降息,"毕竟监管部门需要考虑降息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如果将中国央行的举动放置在全球大环境中考量,中国央行可能也并不是惟一一个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央行。
就在昨日,澳大利亚央行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不降息决定。
可以说,在持续的全球降息潮过后,不少央行都已经从联合降息的阵营中走出来"缓一缓"。他们想做的是:静观世界经济的变化,然后据此作出决定。
但由于美欧两大经济体经济形势的不容乐观,全球央行又不得不为阴霾的前景做好两手准备。
显见的是,刘士余副行长表态"还在观察"的同时也不忘强调,"防止通货紧缩是各国央行的重要任务,包括中国央行在内。"
市场正在翘首期盼定于下周二公布的2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届时,谜底很可能揭晓。
作者: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