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森林火灾、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哪一个不与农村保险有关?”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经济、农业界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吴焰认为,由于保险意识不强、配套机制缺位、覆盖面不宽等原因,保险机制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当前,必须从农民急需保障的领域入手,为农村发展“上保险”。
保险“联姻”新农合 资源配置效能高 背景有些地方政府在为“三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增设机构、增配人员和增加财政投入,满足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需求,客观上造成了机构膨胀、行政管理成本过高。
案例福建石狮市借助保险机制,将新农合服务委托中国人保承办,政府仅负责督办和指导,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
吴焰献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保险公司在服务网络、风险精算、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能。
保费补贴好 四两拨千斤 背景今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四项直接补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然而,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尚存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案例2008年,中国人保在浙江、福建等地区与政府联合开展了政策性农房保险,地方财政只投入1亿多元的补助,就换来了对3174万户农户的保障,总的风险责任金额高达3071亿元,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吴焰献策应充分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以保费补贴的方式对农业进行投入,特别是对种植业、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进行全覆盖,这不但可实现少量的财政投入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而且能提高财政投入的惠及范围。
保险是灾难的“守护神” 背景2008年,南
方大部地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由于大部分地区缺乏保险保障,受灾果农林农的损失难以得到补偿。
案例部分地区的农民由于提早引入了保险机制,敢于贷款养猪,虽然冻死了7万多头能繁母猪,但及时获得了中国人保的现金赔付,为再生产的启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吴焰献策农村地区可将财政投入的一部分转换为保险费补贴,当发生灾害损失时,农民可及时获得再生产启动资金,规避农业生产中断的风险,实现对农村生产力的保护。此外,应加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将旱灾、台风、洪水等纳入可保风险范围,提高抗御农业巨灾风险的能力。
保险成为被征地农民的理财产品 背景当前,在征地补偿款简单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下,有些地区的被征地农民,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财能力,或过度消费,或盲目投资,或创业失败,成为既无土地、又无经济来源的困难群体。有关研究表明,到2012年,我国被征地农民预计将超过5000万。
案例中国人保于2008年为广西水库移民项目、云南玉溪征地农民项目等提供了保险服务,将征地补偿款的一部分转化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保障,变一次性大额补偿款支付为长期的基本保障给付,不仅增强了被征地农民的保障能力,而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吴焰献策应鼓励发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等群体的保障能力,以求化解农村发展变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记者周宁)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瑞)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