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09两会经济报道 > 2009两会新闻发布会解读

厉以宁等五委员就促进经济发展答问(实录)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张秋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现在开始。 

  [张秋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责、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今天,记者会的主题就是“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邀请了五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先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先生,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先生。 

  [张秋俭]下面欢迎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问厉以宁委员,中国怎样拉动内需?您认为在拉动内需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另外,有人主张发放消费券,您的主张如何? 

  [厉以宁]扩大内需我认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扩大就业,其中包括帮助农民工创业,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第二,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包括增加农民的收入,包括增加城市低收入人员的收入。第三,加快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就可以解除很多人的后顾之忧,这样内需就可以扩大。发消费券是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但关键问题在于怎样使消费券的发放更公平。

  [中国新闻社记者]请问李德水委员,在2005年到2008年中国四年连续把经济增长幅度调为8%,8%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中国连续四年定为8%?请问您的看法如何?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09年的经济增长有一个预期,他预计GDP增长8%左右。我们知道今年经济形势是比较困难的,请您谈谈为什么还能定在8%左右?

  [李德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大家觉得经济高增长的时候,2003年—2007年都在10以上,2007年达到13%,2008年是9%,预计目标都是8%。今年遇到这样严重的经济困难,特别是最突出的是外部需求减少,怎么又是8%,总是不变,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8%这个目标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和比较合理的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在经济增长很快的时候,前几年高速增长我们还是定8%,就是为了用8%这样一个宏观调控指标一根无形的绳子拉住它,再配合以各种宏观政策,不要让它跑得太快。正因为这个指标这几年一直这么用,所以前几年虽然增长很快,但由于调控的作用,把它适当控制住,否则前几天,中国经济早就出现过热了。所以这个8%不是脱离实际的,也不是虚设的,它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不好,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为什么又提8%左右呢?是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可能以及潜在的经济增长力,只要我们做好了工作,努力去奋斗是可以实现的。在困难的时候要把经济活动往上拉一拉、推一推,起这样一个作用。所以还是定在8%左右。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请问陈锡文委员,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有部分农民工被迫返乡,目前几个数据并不统一,请问现在是否有确切的返乡农民工数据?大量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社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有多大? 

  [陈锡文]今年年初在国务院新闻办关于发布中共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曾经运用过一个研究单位调研的数字,就是春节前,由于失去工作或者外出没找到工作回乡的农民工总数大约是2000万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各个有关部门在进行调研的数据基本上差不多,在2000万或者略多一点。我想声明一点,农民工这个概念的界定比较困难,他在家种地就是农民,外出做工就叫农民工,所以这个概念本身要完全界定清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所有单位所统计的、调查的返乡农民工数量都是某一个时点的数据,而且都是过去时,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普遍反应,春节之后城市工厂就业需求陆续开始开工和恢复,所以总体来看,没有出现新的农民工继续返乡的现象。现在说有2000万左右的农民工,过去是出去就业的,现在在家里等待着,情况也在变化,有一部分农民返乡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在自己的家乡创业或者就业。反过来,也有过去没有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加入了农民工的潮流,到外地就业,基本情况是这样。

  您刚才问到农民工就业困难会对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影响,这个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因为农民外出就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在收入比重中是不断提高的,从去年了解的情况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761元,但是这4761元中有1854元是来自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部分比去年相比增加了258元,在去年农民增收的部分中要占到41.5%。从这个情况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民就业问题,对居民收入、对市场扩大都会有一定影响。当然,如果外出就业农民工返乡过多,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已经不是很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如果在家乡没有事情做,对社会的稳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社会各界都如此关注农民工,主要是从经济上和社会上两方面关心。现在来看,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在采取措施,我觉得情况正在好转。

  [北京电视台记者]请问王文彪委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您觉得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危机?您认为国家应该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再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

  [王文彪]这个问题很好。我作为工商界的代表,更关注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首先向媒体的各位朋友介绍一组数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由草根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社会就业率已经达到70%以上。因此,中央十分重视民营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应对危机、保就业、保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的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向中国民营企业提出一个建议,就是通过“三救”来应对危机。“三救”就是要自救、互救、他救。

  第一,自救。就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现实,强化管理,开拓市场,压缩成本,调整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危机也是自己。

  第二,互救。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危机的时刻,我们广大民营企业越要弘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美德,要互助、互帮、互惠,要联盟、联合、联手,抱团共渡难关。

  第三,他救。我们希望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再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制定更为有利的发展政策。当然,我们企业也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用好用活这些政策,特别是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调结构、上水平、脱胎换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但是我们民营企业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已经直接关乎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总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不仅仅是信贷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保就业、保企业、保增长的问题。因此,我建议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建设村镇银行、建设社区银行,进一步加快规划利用民间资本,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保障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法规和政策。无论什么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够在保就业、保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是共和国的亲儿子。

  [中国矿业报记者]请问厉以宁教授,最近有委员提出上调煤炭资源税问题,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吨煤价格在400块钱的水平,煤炭税费加上地方行政收费达到190块钱,这样来说,本来税负就比较高了,而现在煤炭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在这个时候上调资源税是在寒冬的时候给人开了一个冷空调。现在上调资源税您认为时机是否合适?

  [厉以宁]我们这次不仅是应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冲击的问题,也是要通过这个机会来加快实行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的转型是让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能够更好一点儿,因此,资源税有两个好处。第一,对于节约能源是有好处的。因为资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使企业考虑到今后继续采用大量煤炭还是节省煤炭,采用新能源?第二,在经济转型阶段,价格关系一定要理顺。我们过去长时期内觉得价格原因还保留了不合理的定价,其中比如说资源价格的偏低,煤价和电价的不协调等等,通过资源税也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总之,跟应付整个金融危机是不矛盾的,有很多减税的地方,但是该增加就得增加,为长远考虑。

  [新华社记者]请问方方委员,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并购海外企业,比如说中铝集团入资力拓,此次收购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这是否是中国利用金融危机拓展其在全球金融和产业版图的势力?您作为政协委员,同时又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何建议?

  [方方]资本的特性永远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平衡,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资本和日本的资本、和韩国的资本、和俄罗斯的资本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全球很多经济体资本市场的银根比较紧,相反中国由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比较好,外汇很多,我们的汇率比较坚挺,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比较低。这样自然就给中国的企业造成去海外收购的优势和冲动,这个有很明显的商业逻辑。这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

  第二,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自然就成为全球主要的资源需求大国,这种市场需求也推动着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收购一些资源,这是市场推动的力量。 

  第三,从整个全球资源配置角度来说,就好象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资本一定是从成本低的经济体向成本比较高的经济体流动。再进一步说,全球的优质资源产权也会从资源比较丰富的经济体向资源稀缺性比较强的经济体来转移,这对于全球的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要求。对于整个全球的“地球村”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谐共存方面也是必然的有效方式。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全球大的企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

  具体到刚刚说到是不是扩充金融版图或者产业版图,我讲两句话。第一,投资方本身是一个投资逐利的过程,所以也没有必要把这个行动和扩充金融版图、扩充产业版图联在一起。被投资方也要在商言商,在法律和监管允许的情况下,用最少的经济成本找到最多的资金、最有附加值的投资。

  第二,关于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认识,这是我工作当中做的很多的一件事情。我经历过成功的案例,也分析过一些不太成功的案例。总的感觉,一个企业要想在海外并购,在“走出去”过程中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考,一定要有一个战略,而不是抱着一种捞底的心态,说现在便宜,不管什么都去买,这样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我认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或者“走出去”,不能以一时一事股价的变动作为判断它是否成功的标准。具体来说,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第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思考,要想清楚。第二,有了很好的战略定位之后,要有人才储备,要有很好的企业管制方面的准备,要有管理架构上的一些准备,因为这个不仅对并购很重要,对并购之后的长期管理很重要。第三,中国企业要善用各类专业机构,海外并购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有商务、财务、法律、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和制约,同时还有舆论、政治、当地文化等等方面的潜在挑战。所以中国企业要善于判断和选择专业机构,壮大自己的阵营,一起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最后,我作为香港委员,我还卖一点儿小广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把香港作为自己的窗口和平台,因为香港有它的法制、人才、信息、语言等方面的优势,这件事情做好了,对祖国大陆、对香港都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香港中国通讯社记者]请问方方委员,您认为香港的银行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温总理一再强调要有信心,您觉得对于香港的金融界来讲,如果复苏的话,他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另外,中央已经提出来要在港澳施行人民币的贸易结算试点,从业界角度来讲,在操作上是否存在难度?

  [方方]香港被认为是全球最开放、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又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一直是香港的最大竞争优势。正是因为香港作为最为开放的经济体,它的金融体系也难免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自己感觉,香港的金融体系、香港的监管机构总体来说在这次应对危机当中应该说是可圈可点的。在这么大海啸来临,还能做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跟长期以来香港建立的一套完整、透明和谨慎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分不开的。

  还有就是香港的信心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它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它背靠大陆。中国目前是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小的区域,香港和大陆又有这么紧密的金融联系,所以说,香港金融体系最大的信心是来自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大陆这样一个经济体和这样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

  关于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操作性问题,其实我不是很熟,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香港和澳门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对于香港的企业、香港的金融体系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对人民币最终走向全面的自由兑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对于扩大人民币在周边经济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操作上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中国记者]第一,请问李德水委员,昨天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把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作为今年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您认为造成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内因还是外因?第二,请问王文彪委员,现在大家非常关注4万亿的投向,因为这4万亿主要是投向民生类的项目,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承担。您作为民营企业,其实很多民营企业非常想加入到建设中来,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您的企业有没有参加到这些项目的招投标中?

  [李德水]影响中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外需不足,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出口严重受阻,包括进口也减少,因为我们现在的出口是过去的订单,现在的进口是未来的订单,因为未来订单少,所以我们进口的原材料也少。最主要因素是外部需求不足。至于内部,可以说保8增长根本不成问题。我们要把国内这块内扩大,来弥补外需的损失和不足。

  [王文彪]4万亿的去处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我希望国家在4万亿的计划中,包括国债的投入和地方债的投入方面,应该给民营企业倾斜政策。我刚才讲了,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由异军突起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GDP总量的贡献,还是解决社会就业总量的贡献,是很大的,是有作为的,他们也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我们希冀于国家再给一些支持、再给一些鼓励,再给一些政策。同时通过4万亿计划的政策倾斜,也能够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广大民营企业调整结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包括员工的培训。

  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我认为应该是有良知的。我们在希望和要求国家给予我们政策支持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或者应该做到如何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新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保就业、保增长。2月20日,全国工商联组织了100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联合发出了倡议,号召全国的民营企业要树信心、保就业、保增长,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中,不解约、不减人、不欠薪,我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在关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国经济网记者]请问厉以宁委员,对于中国房价下半年走势有何看法?您对“购房入户”是怎么评价的?请问陈锡文委员,我国粮食生产过去保持了五年连续稳定增产,但是今年干旱对农业形成了一定影响,您认为应该怎样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增长呢?

  [厉以宁]关于刚才问到中国的房价问题,首先我们说,对于住房的政策我们是很明确的,政府的责任是保障社会保障房的建设,社会保障房包括那些中低收入者能买得起的和低收入者能够租到的房子。另外,我们应该看到,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是地价。我们可以这么说,从市场需求来说,尽管人们有很多购房的需求,但是他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购房的需求,这样就不能够买房子。假定地价下降了,房价跟着就下降了,这是我的看法。

  [陈锡文]关于粮食问题,大家知道今年的旱情是中国北方地区3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尤其是对于冬小麦的主产区是50年来的重要旱情。种植冬小麦面积是4亿亩多一点,受旱面积超过了40%,占到了1.6亿,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农村对抗旱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抵御旱情。到2月底的时候,已经有1.4亿受旱面积受到了浇灌,旱情得到了缓解,同时气候环境也有变化,一些地方降了雨雪,总体来看旱情是缓解了,对生产尽管有影响,但已经不太明显。

  再一点,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也知道,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粮食主要是秋粮,冬小麦在整个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五分之一多一点。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今年的旱情对全年的粮食供给不会产生太明显的影响。刚才问到如何保证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5年来,粮食连续5年丰收,实际上已经让人看到了怎么去培育这种长效机制。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合理的价格机制,让农民愿意种粮。第二个方面就是改善农业的设施和技术装备,使生产能力确实有所提高。第三个方面就是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让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转化为农户的生产力。第四个方面就是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我想在政府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中国的粮食是完全有可能做到持续稳定发展的。

  [金融时报记者]请问李德水委员,在两天前我们都看到有关您接受采访的媒体报道,当中您提到温总理将有可能宣布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世界市场因为预期中国将会出台新的经济计划而普遍上涨,但是昨天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并没有提出任何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请您介绍一下当时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作何考虑?您是否期待着在未来温总理或者中国政府其他领导人将会宣布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李德水]这个问题我真的有心里话想跟大家说。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在3月4号上午,有几个记者围着我,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刺激方案出台,我说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请你明天看电视,温总理要作政府工作报告,里边什么都有。结果记者就给我写成“李德水透露,明天温家宝总理将公布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结果股票市场就猛涨,当天沪市涨了6.2%,深市涨了6.9%,大家都给予很多期望。亚洲地区,甚至是美国,昨天的股票也跟着涨,看来大家对中国太关注了,中国发展现在影响是很大的。

  我要对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回答。首先,我认为你这个发问是不准确的。你说昨天温家宝总理没有推出任何新的政策,这就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同样,昨天晚上我看到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大开幕,未承诺新刺激方案”。这个是不客观的。

  想想总理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内容多么丰富,涉及到扩大投资的措施、扩大消费的措施,涉及各个方面,我随便报几个数字,除了这些直接投资,光是税费改变,减税让利,这就使居民和企业减轻负担5000亿。增加城乡低收入居民的补贴,“送家电”下乡等等,还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地震灾区建设、“三农”投资就是7160亿,这都是很大的数字,还包括大学生就业,中央都出钱来帮忙。农民工怎么培训,都想到了,生态环境,还有进一步鼓励出口的政策,科技投入力度也很大,1461亿,还有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离退休职工的待遇,等等,各个方面都想到了,提出了具体的切实可行方案,怎么能说没有提出什么新的方案措施呢?怎么能视而不见呢?你们所指的新的方案,我想是指前不久有的人猜想,4万亿不够,再来8万亿,10万亿,实际上是空穴来风,是市场上的一种传闻,官方没有任何这样的说法,8万亿、10万亿。好我说了会有新的刺激方案就是指的这个,这是一个误解,没有这个概念。

  而且中国的发展情况,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必要搞那么大的投资,从目前情况,这样的安排是适当的,是合理的。中国的经济现在跟美、欧、日等其他一些困难国家正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国家相比,是不一样的,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大量的向金融机构注资,中国政府需要向哪个金融机构注资吗?根本就不需要。我们的金融市场质量很好,负债率很低,四大上市银行负债率2.5%左右,符合82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银行,它们的总资产占整个中国资产的99.6%,所以我们的银行很好,我们的刺激经济方案不是去处理那些泡沫、处理那些垃圾,而是推动经济的增长,保持增长,性质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我们中国的方式跟西方的方式完全一样,要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来处理。

  而且我还想在这里理直气壮地说一句,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的增长很快,没有什么新债务,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漩涡的地方,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这个概念搞错了。

  第二,我还想牛气十足地说一句,中国经济不会、更没有进入衰退,我们有些人讲话比较简化,经济衰退,把我们也说进去了,这不对。经济衰退是有严格定义的,是美国提出来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叫做衰退,现在这个概念全世界都认同,我们经济增长率,就是去年四季度是6.8%,睁开眼睛看看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有这个增长速度。所以中国经济并没有也不会进入衰退,只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放缓一些速度而已,还是在增长,我相信继续会增长,而且今年8%左右的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我再给大家透露一个消息,2008年中国GDP总量300670亿人民币,按照2008年平均汇率6.948:1美元,折合43274亿美元。按照人口数,13.2465亿,我们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这意味着什么?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这对于我们今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恰逢其时,非常有利。

  [北京新京报记者]请问厉以宁委员,您一开始提到消费券的发放最重要问题在于它的公平性,请您具体谈一下如何能做到公平性?另外,您觉得北京是否应该发放消费券,同时这两个问题也想问一下李德水委员。

  [厉以宁]我刚才说了消费券是可以发的,但是要体现公平,什么意思呢?就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对的。至于北京市是不是发,这个由北京市人代会去讨论。

  [李德水]消费券,我的看法要发给真正需要的低收入阶层群众,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收入比较高的或者说富人,你给他发消费券干吗?没有必要,要实事求是。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请问陈锡文委员,我想问有关4万亿的资金地方配套问题。由于县市一级的财政比较紧张,地方资金配套不能到位,以至于达不到中央预期拉动内需、保增长的目的。在目前地方政府要求降低省级以下配套资金比例方面您有何看法?

  [陈锡文]这个问题昨天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到了,他很明确的指出,对中西部地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性项目将停止实行地方配套政策。我估计你已经注意到了,人代会还将进一步审议,由中央代他们发行一部分国债,这部分国债也是用来作配套的,钱实际上是通过国债来解决。从根本上来讲,实行地方配套这样一个政策,是在目前这种个各级政府财权事权状况下形成的特殊做法,随着我们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财权事权关系的理清,我想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请问厉以宁委员,我们知道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经济大箫条时期,它的好莱坞和百老汇就是在那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所以有经济专家认为,越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可能对文化产业越意味着是一个发展机会。对此您有何评论?您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否对提振我国经济有特殊的意义? 

  [厉以宁]我同意刚才李德水先生的话,中国没有陷入经济衰退,中国只是增长率放慢了一点儿、放低了一点儿,所以中国不像30年代美国那样,因为出现了经济箫条,比经济衰退更严重,使得资本转移到文化产业上去,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发展,这个情况在中国,因为没有陷入经济衰退问题,所以也不存在。

  另一个问题,中国不管今年是不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包含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国民的素质,让国民在精神方面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有更好的了解,也能够更好的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这个产业是要发展的,这个产业在人们收入增长以后有很大的市场。第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跟创意产业是分不开的,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从这点讲,为了使人更好的设想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需要有创意产业,这样的话,对青少年教育也要加强这方面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都要发展。

  [中国记者]请问王文彪委员,我知道亿利资源集团在发展能源化工的同时,在过去一直致力于内蒙古荒漠化防治,而且治理规模是最大的,效果非常好,您能谈谈治沙的初衷和感受吗?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您对国家提出要发展沙产业和荒漠化防治有什么建议?

  [王文彪]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在我们热议保增长的氛围中提到或者关注到荒漠化的治理。沙漠很多朋友比较陌生,可以说谈沙色变。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一个沙漠。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沙漠里度过的,我亲眼目睹了沙进人退、沙进地退、沙进河退的严酷现实。所以我们这个企业在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致力于荒漠化的防治,绿化沙漠的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左右的新加坡国土面积。解决了3万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包括生存环境,也为北京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建设作了一些努力。当前在保就业、保增长、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感到防治荒漠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我也建议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力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国家应该把防治荒漠化和生态治理和环境的改善纳入国家重要战略里边,进行研究,予以重视。特别是在财政、信贷、土地、税收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第二,鼓励和支持中国的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第三,通过技术创新,走出一条产业化拉动荒漠化的路子,实现生态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和共赢。最后,我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库布齐沙漠种下一棵常青树。

  [陕西华商报记者]请问陈锡文委员,来北京后,陕西的一位委员收到一条来自家乡的短信,说现在家里积压大量玉米,价格只有5毛5分钱,而去年是7毛5分钱,最让他们心急的时候,现在根本没有人收购,眼看着春耕就开始了,他们要用钱,所以很急。所以他们希望这位委员为农民呼吁一下。在这里我也想替农民老乡问一下,粮食卖难是暂时的还是会持续?粮价是否会提高?第二,在目前出现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有什么措施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

  [陈锡文]首先,我一定把你反映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尽快反映,呼吁他们努力去解决陕西部分农民卖玉米难的问题。第二,粮食生产既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整个社会的问题,更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历来对于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政府是重视的,社会也是很关注的。总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去年为了保持粮食价格的合理水平,中央政府已经连续3次出台提高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我这里讲的粮食最低收购价主要是实行在小麦和大米上。但是去年在主产区,特别是东北的玉米主产区,政府启动了由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增加粮食收储玉米和大豆的措施,主要也是为了提高粮价。从今年的情况看,很多了解农业的朋友都知道,农民增收今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总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两句话,在2009年这样的形势下,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持农民的持续增收,难度是加大的。从增收的情况看,我想最主要是两条:第一,如果农民工就业不充分,对他的收入影响会非常大。第二,农产品价格如果下行,对农民的收入影响也会很大。

  从农产品价格的情况来看,目前全球的农产品价格和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相比,都是下行。所以价格的传导也使得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涨幅明显下降,有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甚至绝对价格有所下降,这对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总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到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办法。

    第一,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去年中央政府开支的对农民的四项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2008年的补贴总额是1030亿,今年估计会达到1200亿。预计增加200亿元左右。另外,今年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总理在昨天的报告中提到,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提高1毛1,稻谷价格提高1毛3。尽管大豆和玉米不在这里面,但是粮食价格之间实际上有相互联系。如果去年粮食总产量10570亿斤,就算10000亿斤,每斤粮食增收1毛钱左右,农民就会增收1000亿元。所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我想会很快履行,还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政府会研究新情况、新变化,采取新的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工人日报记者]请问厉以宁委员和李德水委员,昨天有一位人大代表说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拿着相当于普通职工上千倍的薪酬,严重偏离了公平与道义的底线。如果普通劳动者手中没有钱,即便发放消费券,也难以起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请结合总理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这一条谈谈想法和建议。

    [李德水]企业高管的工资偏高问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国有企业没有这么大的差距,改革以后,特别是大量外资企业进来,特别是金融机构,如果高管工资太低的话,那人才留不住,马上就挖走了,流失,这样一个背景下,高管工资是逐步的提高了,特别是这几年比较高,比较乍眼,大家都感觉数量比较大。实际上企业有它的规则,按照绩效挂钩,是有制度的。当然,我不认为这种高薪状况就一定合理,我不认为西方金融机构的老板,像雷曼兄弟一年3000万的年薪就是合理,连美国都认为不合理,现在都要裁减他的工资,限制他的工资。最近央企也提出来,央企不裁员,高管要减薪,他们主动提出这个问题。而且总理在昨天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在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第一句话就是讲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从政府的角度上也要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这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

    [厉以宁]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第一,增加就业。第二,让低收入人群工资有较快增长。第三,建立一种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有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了,劳动收入比例有就增大了。

    [证券日报记者]请问李德水委员,去年您在统计局网站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是谈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后来对股市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今年您对股市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李德水]去年6月份,美国金融危机的寒流已经阵阵袭来,国内股票市场出现了低迷,连续一个多星期往下掉,当时我有点着急,我就一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6月17号,新华网上登了。当天的A股市场涨了147.6点。我主要从九个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上解疑释惑,提振信心。到现在为止,中国股票市场在1800点、2000点、2000多点这个水平徘徊半年时间了,我认为如果不发生特别意外情况,应该说它不能跌到哪里去,而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些了,但还是在8%左右这个水平上。企业四季度的报告出来可能不大好看,但是以后全年下来,还是能够让大家满意的。所以我觉得中国股票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是可以实现的。我也不希望看到它涨的很高,像前年6124点那样,是过分了。现在这个水平,市盈率在15—16倍左右,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我还是强调,要有信心。而且中国股票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去年9月18号,汇金公司宣布要出手收购子公司的股票,如果跌得太多就收了,最低的时候回购,涨高时再抛,这是很大的效益。同一天李融荣同志宣布,央企可以收购子公司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央企是多大的块头。这两大家低的不行它可以收,可以托市。这种机制哪个国家都没有。有了这两大保障器,中国股票能跌到哪里去呢?不会跌到哪里去的。我们今年就好好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把经济搞上去,这是最基本的。经济搞得好,不仅实现8%左右的目标,而且质量、效益提高,我们的股票市场就会更好,应该充满信心。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现在4万亿振兴方案出来,很多台商在大陆,很多珠三角、长三角的台商都遇到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切入4万亿的内需市场。另外工商联是否跟台商合作,跟台商对内需市场这块合作?台湾马英九提出综合性经济协作协议,台湾部分是说有些情况类似像香港的CEPA,就是框架性的自由贸易协议,大陆针对这个问题会有什么反映?应该从哪些方面做?

    [王文彪]前一个时期,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同志率团出访了台湾,我们期望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工商联这个组织,加强两岸企业的交流,加强两岸企业的互访,加强两岸企业的合作,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厉以宁]台湾要看出它在制造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利用你的优势进来,你可以考虑在哪些方面,比如在高技术、新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怎么来介入呢?就是跟大陆的同行企业进行协商,最后定成一个协议,选定地方,你可以进来投资,可以进来参股,商量一下股权的情况,你们可以研究有没有可行性,这样项目就成了。这需要两方的企业家多来往、多交流。

    [方方]我觉得对台湾最大的机会,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实,很关键是让大陆的资本可以到台湾去投资。如果能做到这个,对于台湾经济的提振,对于加强两岸经济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

    [李德水]十分感谢金融时报这位记者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是金融时报的读者,我每天都要看他们的文章。我在这里特别想强调一下,我们要全面理解读懂、读透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政府工作报告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它有着很大的杠杆效应,实行起来会产生数倍的成束效应。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把社会资源极大地调动起来,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一定要全面的认识这个问题。不要在4万、8万亿纠缠不清,全面、准确的读懂、读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张秋俭]记者会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黄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每日一辩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

子女抚养,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成人,到了晚年子女当然要尽到抚养的义务。
国家来养,政府有责任提高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为纳税人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服务,这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全部留言  用户: 匿名:

两会《每日一辩》简介:

  • cctv4联合搜狐网向网友征集“老有所养,由谁来养?”的看法,您的见解有可能在3月13日《中国新闻》中播出。

两会调查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逾八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依然过高;对于09年的房价走势,34.4%居民认为会一直下跌…[详细]

 

两会图片更多>>

两会动漫

3.15趣味问答
  • 采访刘翔
  • 代表发言
  • 买房砍价
  • 委员建议刑法增“欠薪逃匿”罪
中国房市

  深圳的房地产价格,从05年到07年几乎翻了一番,这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