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解读中国关于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时表示,此举表现了中国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同时也在这场谁应当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负责的辩论中开始了有力的反击。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表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呼吁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以降低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马骏今日对媒体表示,中国的这项提议传达了几个重要讯息。首先,中国已清楚地认识到现行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有很大缺陷。事实上,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建议就是在中长期帮助消弭中美之间巨大的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思路。
其次,对任何国家而言,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单一货币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此外,由于必须维持基本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外汇政策)也会受到诸多限制。许多其他持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第三,美国本身也是美元在当前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受害者。对美国而言,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美国很容易从其他国家获得借款,导致利率过低,因而鼓励了美国政府和消费者过度消费。而这正是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和现在的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第四,如果按照周小川的提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基础上建立起超主权储备货币,那么,长期来看,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就能避免成为因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错误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受害者。
马骏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超主权储备货币理念的实现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且这种思路也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演变成其他的形式。此外,美国可能会对这项提议感到不悦。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这可能将是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首脑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提议之一,将得到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至少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持。这项提议有可能引出国际货币体系今后数十年间最为深刻的一项变革。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