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一改去年的早早出手,2009年,在宣布分红政策的问题上,中国人寿(02628.HK,601628.SH)显得异常慎重。
一年前,随着中国人寿春节前后高达8%的分红率出炉,各方资金纷纷涌入其银保分红产品,不仅在2008年3月创纪录地拿下424.92亿元的单月保费,其后的整整半年,该公司同比增长都在五成以上。当年银保渠道主打的“鸿丰”,也创下了逾千亿的单品销售纪录。
然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2008年的深幅跳水,苍白的年报已显示上年的高分红不再可期。在多位市场人士眼中,即将发布的2008年分红政策,将是左右该市场大鳄2009年保费收入走势的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年报数据显示,曾在2007、2008年困扰中国人寿的“两鸿”(鸿泰、鸿瑞)给付高峰似已过去大半,2009年中国人寿的满期给付压力大幅减轻。
时间错位的大象起舞 三大投资型寿险产品中,分红险的实际收益水平无疑是最晚被客户知晓的。与投连险的隔日、万能险的隔月不同,分红险保单持有人往往在一年后,才知道保单收益情况。而这一年时间,造就了占据中国寿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大象起舞。
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2008年初,随着A股深幅反转,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巨震。一大批股市相关产品黯然失色同时,中国人寿分红险脱颖而出。得益于上年牛市录得的高达10.24%的总投资收益率,国寿在春节前后向保户颁布了约8%的分红政策。即便按分红险合同中约2%的保底收益加上账户收益70%的分红约定,这样的政策依旧异常慷慨。
丰厚分红的履约,自然造就了逐利客户与避险资金的纷至沓来。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于是在熊市爆发式增长。其不但在2008年3月拿下了424.92亿元的历史最高单月保费,更在以往销售淡季的二、三季度创造了超过50%的月保费同比增速,其中,与2007年同比销售下滑的7、8两月相比,2008年分别缔造了98.67%和93.65%的同比高增长。
年报显示,2008年,中国人寿在银保市场主打的鸿丰两全保险单一品种的全年销量高达1053.43亿元,成为中国保险史上第一款年销量过千亿的单一产品。
在中国人寿的全局版图中,广东市场无疑对投资回报最为敏感。在当地银保双方良好互动下,国寿于广东市场的年保费收入同比大涨77.50%,以284.53亿元总额超越江苏,成为系统内第一粮仓。
来自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在当地市场120.96亿元(该口径数据含国寿集团)的保费增量中,几乎全部由银保渠道创造(104.31亿元),其中银保的分红产品同比增长了74.80亿元或139.64%。
仅在广东一地,“鸿丰”的销量高达105.52亿元,在销量最大的2008年一季度,该产品甚至占据了当期全渠道新单保费的46.55%。
2008年中期,作为中国人寿在粤主要分销渠道的当地某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鸿丰”的热卖远远超出了银保双方的预期。
2008年分红率悬疑 如前文所述,以“鸿丰”为代表的中国人寿银保分红产品在2008年的热卖,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投资者对于其投资回报的错位理解。而上述银行人士称,中国人寿也破天荒地就此提出了“控制”的主张。
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2008年,中国人寿也遭遇着权益类市场下行带来的投资困顿。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作为分红险账户影子表现的总投资收益率指标,在2008年降至3.40%,不但大幅低于2006年的7.97%、2007年的10.24%,甚至低于同样股市不景的2005年时的3.80%。
据广发证券的说法,由于分红险账户有2%的保底收益率要求,这导致保险公司对该账户操作更为稳健,故选择风险更低的资产进行配置。按该行的分解,中国人寿分红险账户2008年的投资收益率只有2.44%,远低于其自有资金与传统寿险账户5.16%的收益水平。
由此,在股市大熊肆虐而过的当下,昔日8%的分红率已显得不再可期。
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而另一方面,随着2008年间银保分红产品的热销,中国人寿上述保单红利的分母却在大幅扩大。年报显示,其长期寿险合同的准备金额已由2007年的6113.91亿元急涨至2008年的7691.21亿元,涨幅高达25.80%。考虑到2008年间分红产品的异常热销,实际需分红的负债数目的涨幅可能尚大于这一比例。
保单红利支出与分红资产存量的此消彼长,使得中国人寿的理论分红水平大幅下行——按年报中的数据,若2008年中国人寿继续按上一年的分红比例进行操作,则分红率甚至可能低于目前的法定存款利率。
显然,若中国人寿执行此道,必将对2009年分红险的保单销售形成重创。目前,3.6%的5年期存款利率成为分红政策后市销售的重要标尺。
较早前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曾坦言,尽管股市大跌,中国人寿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账面仍有大量浮盈,在利润储备上有一定的优势。
由此,以往丰年积下的分红险特别储备金必将在2008年得以释放。年报显示,在431.78亿元的应付保单红利中,已宣告红利仅242.95亿元,即尚有188.83亿元的未宣告红利可作为2008年公司制定分红政策的余粮出处。
据
东北证券(000686行情,爱股)之前就分红事项向中国人寿的查询,该公司表示,“2009年的整个市场环境和投资收益与前两年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味攀比2008年的分红率已经不太现实……中国人寿的分红产品分红率只要高于市场上的其它投资型产品,又高于同业,分红险保费收入就不会下降。”
按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寿险公司应于次年4月30日之前向监管部门呈送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作为银保市场中的寡头,中国人寿留给市场的悬疑时间已经不多。
给付洪峰已过 2007年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给付洪峰席卷了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08年的保单红利支出仅16.71亿元,同比下降93.92%;应付保单红利则431.78亿元,同比下降33.03%。
洪峰的主角是2002、2003年该公司销售的“鸿泰”、“鸿瑞”产品。两款产品形态类似,保险期限5年的趸缴产品均占据绝对比重,为中国人寿早期的银保产品,当时为中国人寿的销量提振立下汗马功劳。
但因产品设计利润偏低和公司本身业务结构的调整,两鸿产品并未成为长期销售品种。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集中销售了一段时期后,一些分支机构减少了两款产品的销售。
年报显示,“鸿泰”与“鸿瑞”满期前的2006末与2007年末,两款产品的长期寿险责任准备金分别高达708.57亿元和499.95亿元。换言之,逾千亿的满期给付款将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被送到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客户手中。
作为“两鸿”给付的第一个季度,2007年一季度中国人寿赔付款高达384亿元,创以往纪录。其中,“鸿泰”给付344亿元,2007年该产品的全年给付规模高达488.20亿元。2008年,“鸿瑞”也加入了大规模的满期给付行列,当年给付额261.68亿元,同期“鸿泰”给付215.87亿元。
在2006年-2008年的三年间,“鸿泰”、“鸿瑞”累计给付额高达1029.70亿元。
由于这两款产品并未成为长期品种,它们给中国人寿带来的给付压力也在2009年大幅减轻。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岁末,“鸿泰”的长期保险合同准备金余额仅剩6.56亿元,而“鸿瑞”则还剩243.96亿元。
随着2008年“鸿丰”的热卖,另一场可以预期的更大规模给付洪峰预计在2011年到来,并在2013年到达顶峰。
作为中国人寿近年来的主打银保趸缴分红险品种,“鸿丰”在2006年-2008年累计收入2015.15亿元,2008年岁末的长期寿险合同准备金高达2143.96亿元。
此外,在经历了近两年势若冰火的大规模“鸿系列”承保与给付之后,中国人寿似乎也开始重新构建自身的银保分红险结构。
2009年,该公司放弃了以往5年期为主导的产品,转而力推趸缴或3年期缴,保险期限6或9年的“鸿富”产品,似乎在避开客户对其分红率与同期银行5年期存款(税后)利率的比较。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