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中国调控政策要做好“加减乘除”

  经济尚难言整体明显回暖

  中国调控政策要做好“加减乘除”

  经济难言整体明显回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改变很长一段时间来一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谨慎的货币政策,转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努力,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和明显迹象。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日前,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与国务院6个部门一起分析一季度的经济形势。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6个部门的汇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虽然这个增速低于上年第四季度的6.8%,但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有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出现了八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市场预期逐渐改善,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三是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大,四是农业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五是工业生产增幅回升,六是节能减排形势继续向好,七是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八是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部分指标增长加快、多数指标止跌回升或降幅缩小,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的行业、地区和产品明显增多,股市、楼市、车市有所回暖,这3个方面说明我国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阶段性企稳甚至回暖的可能性增大。财政、工业经济、商务运行数据也出现了降幅趋缓、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情形。尽管各个部门汇报的用语有细微区别,有的比较积极,有的比较谨慎,但结论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经济形势比预料的要好。

  仔细分析和研究第一季度经济运行,许多数据相互矛盾,各种迹象错综复杂,很难说就具有明确的信号或者指标意义。经济增速下滑趋缓、企稳的变化还是初步的,有些变化可能只是短期表现,这种苗头和迹象能否转变为趋势性变化还有待观察,更难以称得上整体回暖或彻底好转,断定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见底、触底还为时过早。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蔓延的情况下,只要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就很难说中国经济可以摆脱危机、独善其身。我们宁可把困难估计得重一些,影响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避免盲目乐观。

  政策要综合加减乘除

  回顾第一季度所做的工作,我感到有四个过分强调,四个重视不够。一是过分强调保增长,对调结构促升级重视不够;二是过分强调政府作用,对发挥市场基础作用重视不够;三是过分强调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重视不够;四是过分强调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对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重视不够。

  评价今后一个时期准备采取的措施,我认为这些具体政策在选择上,习惯做“加法”,不爱做“减法”,不会做“乘法”,不愿做“除法”。

  我认为,科学做“加法”,就是要通过扩内需、保增长、增就业,实现有效益的总量扩张,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勇于做“减法”,就是要调整结构,减少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压缩高消耗高污染产能。

  善于做“乘法”,就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敢于做“除法”,就是要破除垄断,降低门槛,发展民生事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强势政府直接调节经济的优势和毛病也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危机面前,要化“危”为“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善于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把“加法”与“减法”结合起来,把“乘法”与“除法”结合起来。

  对宏观调控的四个建议

  在调控政策上,我认为,一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把调结构促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能光强调调整产业结构,更要重视调整内需与外需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甚至还包括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在去年底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计划,2009年又陆续推出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许多数据表明,旨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方案实施以来并未有效拉动内需。一季度,代表居民消费意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比去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关乎居民消费意愿的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环比下降。我们要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为倒逼压力,继续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把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结合起来,在解决潜在优势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把发挥市场基础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历了这次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国内外很多人都认为,经济自由主义失败了,政府干预看来很有效。这种错觉可能会损害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更加强化政府干预。怎样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对于政府的定位,我认为政府的作用是启动市场,通过各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和引导市场,检查梳理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与市场对接,而不是复活计划经济那一套、各级政府直接走上经济活动的前台。

  三是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平等发展,把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提供了70%的就业岗位。近半年来,我们出台的许多政策都是向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倾斜的,包括政府投资、贷款,但它们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仅相当于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企业仅增长0.1%,集体企业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7.7%。像现在这样仅靠财政赤字和政府投资,救活和壮大的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企业,被重组或者淘汰的只能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是得到解决而是会加重。

  四是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高增长的信贷产生坏账。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这是近年来最大的信贷规模。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4.5万亿元以上,一季度平均每个月新增1.5万亿。照此发展下去,2009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肯定打不着。即使今后9个月每月新增50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就有可能突破9万亿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金融制度还不健全,银行坏账比例很高。经过10年金融改革,对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基本完善了金融监管制度,处理了呆坏账,银行决策逐步走向市场化,成果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改革,才使得我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还能够取得2008年不俗的业绩。如果货币政策过宽,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成“海量”贷款,货币供应量过大,很容易导致过度投资,导致银行呆坏账骤然增多,也可能会把10年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从而由实体经济增速下滑演变为金融危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