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陆家嘴论坛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就如何正确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怎样加固其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103位嘉宾展开广泛的讨论。以下是搜狐财经来自现场的报道:
搜狐财经:
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我是搜狐财经魏喆,今天在陆家嘴论坛现场为您报道,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肖林博士。
肖主任您好,这次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中国在金融危机发生背景下作出的一个前瞻性战略选择,在您看来上海如何利用这个机遇?在硬件、软件方面还做哪些准备?
上海已有一揽子计划 争取3年有一个大突破
肖林:
有关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决策,以及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发布,对上海、全国来说都是件大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金融中心来讲,市场体系比较完备,上海市是目前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体系——证券、外汇、保险、期货市场比较集中的城市。
另外,机构体系和服务体系相对比较集中,这是一个优势。
航运中心也具有同样的优势。比如区位优势、深水条件、集散体系、航运服务体系都是比较完备的。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提出“两个中心”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利的政策。从上海地方来讲,已经有一系列部署,就在前几天,就两个中心的建设,上海开了一个总计一千多人参加的大会,这个规模,在上海是空前的。
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来自方方面面的参与者都来开会,目的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明晰推进机制。现在上海已有了一揽子计划。而且,我们准备每年有一个滚动计划,争取3年有一个大突破,朝着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具有全球国际航运资源背景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不断推进。
希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更快推进
搜狐财经:
我们现在知道目前上海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之一,大家都觉得,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对上海可能带来更好的机遇,在您看来,这个方面所体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肖林:
我觉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突破口。
为什么这么讲?大家都知道,如果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实现开放,很难说它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则可以看作是中国走向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现在已经在上海和广东的四个城市进行试点。
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个试点能够更快、更广地推广到更大范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加快,这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有力推动。
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并接受严格监管
搜狐财经:
上海在这个构建“双中心”的过程当中,可以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吸收哪些经验和教训?
肖林:
这个问题很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金融创造、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第一。
第二点,金融创造、创新必须处于严格、透明的监管之下,缺乏监管、放任市场,迟早要出现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的问题。
这两点启示,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过程,可以汲取的很重要的借鉴。
北京是中国金融政策决策中心 上海是市场中心
搜狐财经:
现在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刚刚听到你介绍说,上海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行动布署,我们都觉得上海的硬件条件是非常好的,但在软件方面,比如说,目前中国所有宏观调控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都集中在北京,而且,大部分银行、基金的总部也设在北京,在这种条件下,上海如何逐步扭转局势,使自己在金融领域的地位逐步提高?
搜狐财经:
硬件条件大家都认为比较好,现在关键是软件。而且可以说,“两个中心”建设,关键是软件。
这次航运中心建设政策里面,最大的政策突破就是对“软实力”的提升,上海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2800万标箱,居于全球第二。港口吞吐量连续4年全球第一。从规模上讲,已经是航运中心,但是,我们在航运服务方面就显得滞后,特别是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还是空白,所以,这次在中央政策里面,就“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这就是参照国际制度环境。
事实上,软环境的问题还包括许多其它方面,从地方上讲,包括人才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信息化程度等等;从国家层面上讲,还包括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比如税收制度等,这都是需要完善的。
讲到上海与北京在金融方面的关系,我觉得,北京是中资金融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也是传统形成的,北京是中国金融政策的决策中心,而市场中心是在上海的,二者因此有这样的分工。
我可以举个例子,现在进驻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中,54%资产在上海。为什么说这个数字?这说明一个问题,市场才是决定金融中心建设的主导力量,哪里有市场、哪里能赚钱,外资机构就到哪里去,外资金融机构,不是请它到哪里,它就到哪里,他要赚钱,市场金融中心在上海。
另外还有一个数字,外资法人银行并表资产,总量的80%集中在上海,这也能说明这一点。
总而言之,历史形成的一些中资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这一现实,不会成为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果上海有市场,那么一些中资银行市场也会有一些要迁到这里来。
上海的经济形态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
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肖林博士 |
搜狐财经:
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两个中心”的构建,对于上海本身经济来讲,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繁荣、新的亮点?哪些新兴行业会带动起来,哪些机会可以把握住?
肖林:
“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提出“上海要加快发展转型”,这也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上海所受冲击的程序最大,所受影响也最为直接。
同时,上海又面临自身发展转型这么一个新的形势。即便没有金融危机到来,上海也要面临发展转型。因为,无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国际规律来看,人均GDP超过一万美金之后,经济形态必然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
因此,中央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决策,是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大的突破,现代服务业要靠“两个中心”政策推进,上海制造业要靠高端和高增值产业推动。
搜狐财经:
近期工作重点是什么?
肖林:
最近梳理了一个本年度要推进的政策清单。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上市,这是一个大的突破,现在跨国公司融资比较困难,而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中,全球500强里面,有400多家在上海,因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跨国公司的融资有好处。
还有一些举措,比如说刚才讲的消费金融公司的开办,这也是刺激增长,也是金融创新。
另外是能源类、有色金属类期货产品、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要努力推进的。
搜狐财经:
非常感谢您,谢谢搜狐网友!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2。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