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张庆民摄
5月14日,一份于4月24日下达的《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被挂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官方网站上。
这份被媒体称为“限产令”的通报明确指出,要坚决遏制产量过快增长,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对落后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工信部在《通报》中判断,当前钢铁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
促使工信部下达限产令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进口铁矿石增加过猛。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铁矿石进口5700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口矿的数量几乎超出正常进口量的一倍。“这一态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扭转,我国恐怕将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的"钢铁仓库"。”“我的钢铁”咨询部总监徐向春说。
“怪不得5月以来钢材价格突然涨了起来,原来是出台了限产令。”郑州九冶三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的采购人员小刘惊讶地说。她告诉记者,无论价格高低,现在他们不会大批量购进,价格低时就小批量买,等市场稳定之后再说。
钢铁行业“假繁荣”? 2008年的钢铁业遭遇了冰火两重天。2008年上半年,中国钢企依然享受着业绩高速增长的喜悦,但进入第三季度以后,钢材现货开始一路深跌。据中钢协统计,11月份国内71家大中型钢厂中,亏损企业达到48家,亏损面扩大至67.6%,亏损额超过140亿元。
“2008年上半年钢材涨到6000多块一吨啊,多吓人的价格,到十一月份就降到3000多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心里没底呀。”河南省经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夏存祥告诉记者。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12月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增长的措施,受众多利好信息的刺激和钢厂积极复产热情的带动,钢铁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2009年伊始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即开始反弹,从去年11月最低的101.5点开始回升,今年2月初达到109点。受钢材“回暖”市场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也随之大幅增加,据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5700万吨,创历史新高。钢坯钢材净进口量由3月的6万吨猛增到4月的88万吨,进口矿的数量几乎超出正常进口量的一倍。
然而,钢铁行业是否真正有了回暖?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钢铁业并没有实质性回暖,而只是一种短期价格震荡,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是传统施工高峰期,会短期内吸纳一些产品。”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表示,钢铁业率先出现“回暖”后,下游的房地产、机械等并没有回暖,而缺乏需求支撑的扩产十分危险。事实也正是如此,4月17日,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下降到95点,跌破1994年水平,比年内最高点下降12.8%。
“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国内行情走势也不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表现,一方面是2008年年底钢厂要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而加大马力生产,也或多或少利用了当时国家出台的一些利好政策吸引各自的协议户订货。”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陈哲认为,“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2008年10月中下旬现货价格暴跌后各地市场库存多被商户抛售套现,而时值年底部分地区用于下游用户生产的原料也确实供不应求,所以有一些商户误认为是经济回暖,有意在节前囤积货物,价格也在部分商家之间的投机炒作行为中顺势上扬了。”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