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连续低迷,电价上调一触即发。
而此前一直风传的电价改革,也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有了推进的契机。
但具体何时上调,市场依旧充满了疑惑。而背后的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更引发坊间各种猜测。
供需趋缓酝酿调价良机 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回暖阶段,但重工业及重化工原材料等行业回暖迹象仍不明显,使得用电需求难以增加,而供暖期的结束,高耗能优惠电价的取消以及节能减排政策推进,减少了用电量。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4月份的发电量同比降低3.55%,这种下滑的态势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同比降低了4%。而自2009年以来的4个月里,除2月份同比增长5.9%外,1~3月份,分别同比下滑了11.8%,1.32%和3.5%。
电力需求疲软且短期反弹无望,恰是电价上调的良机。
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而在2002年的时候,这一数据仅为3.53亿千瓦。也就是说,在2002年“厂网分家”至今,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翻了一倍。这使当前电力供给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供给过剩的情况下,电价上调所引起的波动相对较小,因此,近期为调价的时机。
未来,4万亿投资将逐渐落实,由于这些项目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耗电量不容小觑。而且,4万亿投资带动下,宏观经济也将回暖。那时,在各行业复苏的背景下,用电量都将有所回升。若到那时再调整电价,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超过近期。
通缩预期下电价也该调 有观点认为,若调整电价,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胀,但事实并非如此。2009年2月份以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双降,至今两者仍都负增长,且4月份两指标下降速度都加快,分别达到-1.5和-6.60。而央行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更是首次提出了“通货复胀”的说法,预示未来通胀预期增强。
回顾以前水价上调等调价事件,并未引起此前市场所恐慌的通胀,也并未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退一步而言,即使下半年通胀真的来临,基本上还是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也大可不必担忧过多。
以往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减速期正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之时,而资源价格的改革便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期调价利于电企减亏 2008年,五大电力集团总体亏损达400亿元。这与2008年经济下行,用电量下降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
以山西大同优混煤为例,2008年1月初的平仓价为555元/吨,到了2008年7月份,曾一度冲高至1065元/吨的高位,增长92%。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煤炭在其成本中的占比达到60%,因此,煤价此番暴涨,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眼下即将进入6月份,用电高峰期已悄然临近。虽然一季度电力企业的盈利有所好转,但用电高峰期的逼近,如果电价仍保持不动,用电量越高,电力企业的亏损也就越高。
因此,抢在用电高峰期前或者期间上调电价,有利于减轻电力、电网企业的亏损。6月份正是上调单价的好时机。
上网电价上调空间2.37分 《投资者报》测算,当前,电价仍有将近2.37分钱的上涨空间。
因为2006年7月1日,第二次煤电联动启动,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1.174分钱。而当时煤价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以大同优混煤为例,2006年8月28日的平仓价为450元/吨,时至今日,经过几番涨跌,山西大同优混煤稳定在620元/吨的位置,与450元/吨的价位相比,每吨上涨了170元。
综合多家券商测算标准,一般认为,上网电价每上涨1分钱,可抵消煤炭价格28元的涨幅。据此测算,2006年7月至今,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理应上涨6.07分钱。
而实际上,自2006年7月至今,上网电价仅在2008年调整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8年7月1日,每千瓦时销售电价上调2.5分钱,分到电企约为1.7分钱;第二次是在2008年8月20日,上调上网电价2分钱。两次合计上调上网电价3.7分钱,与电价理应上调6.07分钱的目标差了2.37分钱。
调价仅是电价改革的起点 上调电价仅是电价改革的第一步。实现了电价上调,乐观预计,或许可以暂时弥补电力企业的亏损,但是煤电价格循环上涨的可能性还存在。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电企业之间的顶牛局面,关键在于理顺煤电价格机制。
一方面需要电价竞价上网的推行,使其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下,提高电力企业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电煤合同指导价也有放开的必要,让煤电企业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运作,在竞争和协作中共同前进和发展。
此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近期以来的海外寻煤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煤价和国内煤价的价差也会逐渐减小,所以,电力企业投资控股煤矿也是办法之一,
国投电力等公司试图开展的煤电一体,值得推行。(分析员李静) (来源:投资者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