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个炒作的概念,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国对这个争议性问题的回答越来越偏向于后者。可再生能源被寄予了成为全球经济新动力的重任——人们都在期待,新能源领域如互联网一样的技术创新,能带来社会变革,进而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
沃尔夫冈:短期来讲,比如说像明年,全球在风能方面的总产量就会达到大概130GW,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额,相当于很多核电站发电量的总和,也意味着在现有的规模上翻一番。而在光伏领域,我觉得将来有潜力达到20GW,不过目前的市场开发还不到一半。
从中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做过一个研究,预测结果是到2020年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会有一个可再生能源大量的增加,这个结果是基于目前出台的一些国家发展政策。
例如欧盟在2008年12月法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时通过法令,表示在2020年,欧洲的能源将有30%是来自可再生能源,这就是说那时在欧洲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比现在所占市场份额要翻一番。这使得我们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想法不再是梦想和希望,而是正式写入了欧盟的法律文件当中。基于此,很多专家预测欧洲在风能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将会达到700GW。而到2017年的时候,我认为美国也可以达到相应的水平。
而到2050年,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球的能源补给系统,其中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电力供应量希望能翻三倍。到2060年,希望有60%的能源供应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企业可以实现100%的自主生产、提供可再生能源,而不需要政府的补助。
中国可以学习欧洲模式
《21世纪》:你又如何看待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会成为后起之秀么?
沃尔夫冈: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的1/3)。太阳能热水器的产量也是世界最大的。在风能领域,中国也有着很强的实力,中国和美国现在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国和欧洲的合作也非常紧密。
《21世纪》:目前,中国政府也正在起草一个旨在推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产业计划。作为曾经负责为德国制定类似计划的成员,你对中国的计划有什么建议?
沃尔夫冈:目前世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主要来说有两种。
第一种是欧洲模式,即新能源的生产者生产和提供能源,例如风能或者太阳能,然后电力系统的供应者从生产者手中购买电力。而购买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的,建立在一个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在这种系统下,大中小的投资者都可以参与进来,不管你有多少钱,都可以投资新能源领域。
第二种是美国模式,美国有独特的新能源产业税收系统,投资人是通过所得税来回收自己的投资成本。这也给投资者设定了门槛,只有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可以进行投资。
《21世纪》:中国更适合哪一种模式?
沃尔夫冈:对于中国,欧洲的模式更为可行,而且目前中国实行的也就是这样的体系。但这个系统运行成功与否,其核心的问题就是上网电价的制定是不是合理。
这(合理的价格)也是德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成功的秘密所在。德国太阳能的上网电价定为0.4欧元,即4元人民币左右,非常符合德国国情,所以产业发展很健康。
反观中国,我认为制定新能源产业规划,首要的问题就是应该找到合理的上网电价定位。
中国需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以太阳能为例,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是不平均的,东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对于西部来说要少得多,这就意味着西部的价格也应比东部要低。并且在过去的几年,多晶硅的成本明显下降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认为中国光伏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调整到2-3元是比较合理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有利润的。可以带动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
《21世纪》:风能发电的上网价呢?
沃尔夫冈:风能的上网电价相比太阳能要低得多。对于中国来说,风能目前所面对的问题是另外的,主要在于风电的传输。中国风能资源普遍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电力主要用户则是分布在东部沿海。所以政府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应当有所考虑。现在传输的技术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
但是相比来说,目前中国的风能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进入了一定的轨道,所以我认为在制定新能源政策的时候,应该多考虑一下光伏市场,如何让光伏市场也尽快进入正轨。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