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黄利明 6月5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后,就安排主板新股发行。这是证监会5月22日宣布的消息。
简单的四条改革措施更像是一次“仓促上马的工程”。
主板IPO暂停一年有余,IPO重启已经等不及新方案。此次改革并未涉及核心的定价与窗口指导问题,所以证监会也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采取分阶段、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式。
金融危机后股市陷入低迷,导致股市融资功能丧失。为了推动经济走出低谷,提供融资支持,IPO面临这不得不重启的压力。
但是由于IPO重启后的扩容来临,投资者担心A股将被拖累下跌。
事实上,股市的融资功能本来就不应该丧失。不管跌与不跌,只是争一时之得失。而制度性的完善是否到位,却是投资者长远的利益。
根据该意见稿,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每笔申购的最低申购量。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将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所有参与该只股票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不再参与网上申购。
征求意见稿虽然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但第一阶段的四项措施却只是原有发行制度框架下的技术性改良。正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新登所言,属于细节上的完善,是一种对旧的发行制度的补救性措施。
之前,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将A股IPO的暂停比喻为“感冒发烧”,需要休息。但如今重新上岗的A股IPO却依然是带病上阵。
其实,关键的病症在于,IPO的发行价定价权与IPO的上市节奏,即窗口指导。企业即使符合条件,发什么价格、能不能上也是证监会说了算,大权在握生杀予夺不在于你够不够制度性的资格,而在于计划指导市场的考量。
新股发行的启动与关闭,并不在于市场是否能接受,而是完全在于市场的监管者证监会。这也是为何说中国的股市一直无法摆脱政策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作为市场经济重要标志的资本市场中,发行的节奏并不由市场决定。
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也知道,中国上市公司的发行价并不由投资者来决定,虽然有询价制度,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形式,最终确定价格的依然是中国证监会——市场定价始终是敌不过政策定价。而A股市场的融资速度,也是历来被当作调节市场的工具,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能发还是不能发。
虽然证监会也有意解决拉近一二级市场价格差的问题,但并不是从源头上解决定价机制——由谁定价的问题。更没有解决能否上市由谁来决定的问题。
证监会的一位官员在私聊时慨叹到,如果这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中国股市依然是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囚徒困境。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权力掌控的使然,让证监会无法放下这两张生杀予夺的大牌,而不是回归监管的本位。因为公司上与不上,能卖多少价钱均在证监会手中掌控,所以专业的能力已经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打通证监会这张网。
依然是不变的政策市,不变的投机市,潜藏着利益寻租空间,只是换了做了一个技术性的改良重新登场。
改革中,证监会也提到,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而此次证监会在5月22日的讲话,也提到将淡化“窗口指导”,更重视市场选择。
希望这样的改革是真正朝着“市场化”方向进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