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遗产”争夺:河北欲回购石钢
勾新雨
投资者报(记者勾新雨)除了要面对炒外汇巨亏事件的问责之外,曾经在内地特钢领域攻城略地、风光无限的荣智健,还要面对曾领导的中信泰富旗下三家特钢厂分崩离析的风险。
“我们职工都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消息。”石家庄钢铁的一位中层干部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四年前,随着石家庄钢铁的并购成功,荣智健登上内地特钢霸主的宝座,当时,荣智健通过其所领导的中信泰富,以港资而非央企的身份,迅速将石家庄钢铁、江苏兴澄特钢和湖北大冶特钢三家内地特钢厂收入囊中,总产量在2005年达到700万吨左右,超过了东北特钢集团,在内地特钢业中产量第一。
据一位刚刚从江苏兴澄特钢考察回来的钢铁业人士透露,荣智健出事以后,中信泰富在内地控制的三家特钢厂,就由其母公司中信集团直接管理了。但这一消息未得到中信集团方面确认。
据他介绍,石家庄钢铁有可能回归河北钢铁集团,可能的路径是,石家庄钢铁在一两年内搬迁到其他城市,河北钢铁集团将投资建设新厂,以此稀释中信泰富在石家庄钢铁的股权,获得石家庄钢铁的控制权。
充满变数的石家庄钢铁
作为荣智健为数不多的在内地的成功投资,尽管目前出现亏损阴云,但特钢一直是中信泰富的优势资产。
三家特钢分布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三大区域,随着中国消费市场向汽车、住宅等领域倾斜,特钢行业方兴未艾,中信集团很难轻易放手。
中信泰富虽然是实业企业,但在这之前,荣智健几乎将其发展成为一间金融投资公司。所投资的领域跨度巨大,但缺乏有力的整合与管理。
这些业务包括,香港东西两隧道、国泰航空、澳门电讯、大昌行集团、中信1616集团,以及内地的九家电厂、三家特钢厂、澳洲铁矿以及内地房地产等。目前,这些非核心资产正在陆续出售。
5月25日,中信泰富新任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常振明在香港已经明确表示,中信泰富未来将重点发展特钢、矿产以及房地产业务,其他非主营业务将剥离。
这样的情况之下,中信集团主动让出石家庄钢铁的几率变得很小。而另外一方面,河北省国资委也有志在必得的动力,力图以此一统河北钢铁业。
早在四年前,河北省就有整合全省钢铁行业的计划。计划以钢铁企业最集中的唐山和邯郸两地为重点,形成南北两个龙头企业:北部以唐钢为首整合宣钢、承钢;南部以邯钢为首整合邢钢、石钢;然后将南北两大集团合并成为河北钢铁集团。
可惜这些计划尚无实行,石钢和邢钢就将控股权转让给了港资,港资的介入打乱了河北钢铁行业大整合的计划。
“这两家的合资,现在看来都很失败”,河北冶金行业会长宋继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以石家庄钢厂为例,2007年盈利4.7亿,到了2008年亏损2.4亿,下降幅度近一半.。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别的钢厂却依然能够盈利。”
他认为,石家庄钢铁应该回归河北,但这取决于中信泰富。
不过,目前控制着河北钢铁集团的河北省国资委,仍然持有石家庄钢厂20%的股权,具有不可忽视的话语权。
激进国资改革之憾
事件的双方,都拒绝在这个敏感时期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一方是总资产16163亿元人民币,年利润总额267亿元人民币的央企金融巨头中信集团;一方是总资产1900亿元,钢产量3300万吨,在册职工13万人的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省的一号企业河北钢铁集团,双方对石家庄钢厂控制权的博弈除了实力的比拼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专业化的问题。
宋继军说,石家庄钢铁加入中信泰富,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特钢的专业链条获得整合,但管理不一定到位。如果回到河北,可以建立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
相比于外部的财务投资者,在河北土生土长的石家庄钢铁,和河北省其他钢铁企业,“本来就长期存在内在的联系”。
河北省钢铁的江湖已经渐渐明晰:试图在南部登陆的宝钢集团,已经被踢出了邯钢新区的合资项目;试图在河北北部站住脚跟的首钢,现在也似乎并不成功,业界传言,首钢和唐钢在河北曹妃甸项目上的合资,很有可能分道扬镳。外部都是河北钢铁集团的天下,孤零零的石钢和邢钢仿佛只是两座孤岛。
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合并和重组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噩梦。现在更该反思的是河北国资委激进的国资改革政策。
2004年,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同年,河北省国资委开始大力推动国企改制的计划,力图将河北省国有资本比例从当时的71%降至40%以下,河北省的石钢和邢钢正是在这股国资出售热潮中,被河北省国资委迅速出手的。
时隔四年时间,就出现了“回购”的可能,这一进一出,企业不但有可能蒙上了因管理不善而亏损的阴影,而其间是否会出现国资流失和特殊阶层受益的空间,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