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套路是这样的:美国财长访问北京,抱怨人民币汇率过低的问题,得到一些让步,最后打道回府。那么,当美国现任财长蒂姆·盖特纳(TimGeithner)下周出访北京时,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投资者认为有这种可能。
从不可交割远期市场的走势来看(诚然,这个衡量标准有些人为色彩),市场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将升值2%;几家经纪公司也持同样的看法。
他们的推理来自于教科书。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尽管在收窄,但仍相当庞大。初步迹象表明,资金可能已开始回流。今年3月份,外汇储备累积增长了可观的410亿美元。在此前5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增长几乎消失。扣除主要组成部分,即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然后根据升值假设和利息收入进行调整,结果仍表明,流出的热钱规模约为30亿至40亿美元。但复苏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表明,资金的流动方向正在逆转。问题在于,中国往往使用一种不同的教科书。允许人民币在出口滑坡的情况下出现幅度较大的升值,有悖于中国的重商主义传统。
近来,中国政府扮演着一个有益的全球公民角色。中国放弃了积累外汇储备的做法,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并在其它亚洲货币日渐疲软之际,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实际有效人民币汇率说明了这一点:今年迄今,人民币兑JP摩根(JPMorgan)一篮子加权货币汇率已累计上涨4.5%,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一直持平。
同时,中国政府也正采取放开汇率的初步举措,包括以人民币结算部分交易。最终,就像官方说法所展示的那样,随着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美元贬值。至少在这一点上,华盛顿和北京有着共识。
译者/梁艳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