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位澳大利亚上议院资深议员拍摄了一则电视广告,反对中铝入股力拓。这两位议员的名字Nick Xenophon 和Barnaby Joyce被人故意解读成Nick Xenophobe (尼克·排外分子)和Ban-a-Buy Joyce (禁止买卖·乔伊斯),这是一个文字游戏,但其表明中铝入股力拓一事已经从一场商业收购演变成一场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
注意,是反对“中国政府”而不是“中国企业”购买澳大利亚矿山!
现在,身陷债务危机的力拓集团急需资金注入。从纯商业角度考虑,力拓接受中铝的入股是一笔好买卖,正如力拓董事长杜立石的分析:中铝的收购价格算得上是让力拓的股票卖了个高点,而且中方参股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
那么,力拓的股东们在犹疑什么呢?
一些分析把焦点集中在当前的力拓的股票价格之上。从今年二月起,伴随中国铝业入股力拓的消息传播,力拓的股价翻了一番。根据中铝宣布的注资方案,中铝向力拓购买的7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可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英国公司和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普通股。因此,当力拓的股价超过中铝持有的力拓可转换债券的行权价之后,对于力拓的其他股东而言就等于是资产被贱卖了,这是其他的股东反对中铝当前的注资方案的主要原因。这种分析有其道理,但是这种分析成立的前提必须是:力拓的股价上涨与中铝的收购行为无关。如果力拓的股价因为中铝的收购行为而上涨,那么再因为股价上涨而否决中铝的收购行为就显得十分荒唐了。事实上,在5月14日,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价下跌11%,出现今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其根本原因也是市场对于中铝注资入股的可能性出现了悲观的预期。
不过,如果分析力拓股东提出的方案修改意见,如:卖给中铝普通债券而不是可换股债券等,我们可以发现,力拓的股东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中铝的“注资”,但是排斥中铝的“入股”,即便接受中铝的“入股”,也要尽量削弱中铝对力拓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焦点不在价格,而在中铝的“国有”背景。
事实上,中国企业因其“国有”背景在进军海外市场之时遭受阻挠已是常态。
为什么国有背景会成为海外资产收购的障碍?简单的说就是商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力拓的股东们就很可能在中铝获得足够多的投票权之后担心如下问题:国资背景使得中铝的利益所在不会完全是商业因素,而包含了一些国家利益的成分;那么,在某些场合,力拓集团的利益和中铝的利益就可能发生冲突。简单的说,就是力拓的股东们担心在需要做出对力拓利益最大化但有损中国国家利益决策的时候,中铝不会和他们一条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