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市场人士认为,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是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而在目前的上海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中,债券市场正是“短板”所在。
证券市场的一块短板 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债券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总体规模不够。相对于股票市场和银行存款,固定收益产品的市场规模太小;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的存量主要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规模太小,比例过低;三是交易方式和交易工具单一,没有衍生产品,不能给投资者提供较丰富的风险管理的工具;四是市场割裂,导致市场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发挥,效率不高。
国务院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胡汝银表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内债券市场,是人民币成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美元国际货币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国外投资者包括外国央行必然会对国内债券特别是中国政府债券有强大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利用有一定收益、风险小且有足够流动性的债券,以及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来配置人民币资产。所以,建立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实际上是为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支持。
国内近期发行并上市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在债券的产品丰富方面有所进步,但应看到,目前上市的地方政府债券与真正市场化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还有区别,实际上中央政府承担了相应风险,而且运作成本也较高。如何培育一个成熟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是发展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课题之一。地方政府债券怎样引入评级制度和透明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布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以及债券使用状况等,这些制度都还没有到位,短期内也很难做到,但从长期来讲十分必要。
实现两个市场互联互通 国内债券市场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分割,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完全割裂,导致市场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发挥,效率不高。这个问题在上海证券市场上显得特别突出,成为制约上海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对此,国务院关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
胡汝银说,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基本上是雷同的,主要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而债券的最终投资者和一般社会投资者不多。这些金融机构需求相同,资产组合的偏好相似,从而不能分散市场风险,市场也无法充分活跃。尤其是央行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要有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但银行间市场不是一个持续交易的市场,很难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而交易所市场作为一个竞价交易市场,价格更有连续性,也更真实有效。
从国际上看,场外场内市场互相融合及电子化交易是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情是个人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比重大,而交易所市场现有的电子技术水平很高,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多且深入基层,这些条件使我国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技术上讲,打通两个市场首先是应允许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解除投资主体的分割。其次是实现债券登记托管体系的统一,实现两个市场交易品种的相互挂牌。第三是实现债券跨市场转托管的快速高效,便利跨市场的套利交易。
近年来上交所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进行系统的开发整合和市场的规划,为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打破两个市场的分裂局面,重新振兴交易所债市昔日辉煌,或许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责任编辑:华青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