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即将重启,面对着可能的无风险套利机会,投资者普遍对其充满了期待,但是新的发行制度带来了不少遗憾,投资者将如何进行舍弃?
本周(2009年5月29日至2009年6月4日)银行理财市场清谈。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19家银行发行了69款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数呈现一定下降,产品继续偏向保守。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使投资者陷入选择困境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6月5日截止,这意味着新股在2008年9月停发后将不久重新开启。
银行和投资者对IPO重启均充满了期待,2006年、2007年乃至2008年,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一直是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前列,少数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超过100%,让不少投资者尝到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甜头。
然而,《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让不少银行和投资者陷入了选择的困境。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一规定使中小投资者有更大的机会成功申购新股,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将极大限制了其资金的使用,资金量大的优势将失去。
此外,新股申购制度将会采取网上申购和网下配售单项选择。这样,机构投资者就失去了同时网上和网下申购新股的机会。这些变化将可能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自主申购收益水平或高于理财产品 那么,上述规定对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在收益方面将有如何变化呢?
根据新规定,每只新股的中签率将大于等于1000/网上新股申购户数,有关统计显示,深市新股申购户数大致在50万至100万户之间。
也就是说新股申购最低中签率将可能在0.1%至0.2%之间,这高于2008年的新股申购平均中签率0.08%;沪市新股申购户数大致在100万至150万左右,当户数高于120万户时,新股申购最低中签率将低于2008年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值,可以看出,深市中签率将可能明显高于沪市;如果存在众多中小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时,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并非一定升高。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假设资金募集规模为2亿元,某只股票网上发行额度为100亿元,此外假设中签率为0.15%,则理财产品可以参与该新股申购的资金最高为1000万,占了整个资金规模的5%。
再假设该股票涨幅达到100%,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其收益率为0.0075%,假设期限在10天,年化收益率不超过0.3%,收益水平十分低。
当然剩余资金可以参与其他投资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但是新股申购对理财产品的收益贡献较低。我们需要考虑新股发行规模,中签率以及新股上涨幅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网上新股申购的收益水平将严重下滑。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其参与新股申购可能的收益率则为0.15%,年化收益率为5.475%,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新股申购的收益水平。
面对着网上新股申购收益水平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可能更多地选择配置在网下申购,并且网下申购的收益水平远高于网上申购收益水平。
但是,进行网下申购时,股票将面临着3个月的禁售期。在这3个月,资金将面临这多重风险。
首先是机会成本,资金被锁定而不能够投资于其他领域,错失其他投资机会;其次是市场风险,3个月的时间较长,股票面临着破发的可能,这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将可能出现亏损。
2008年,多只股票出现新股破发,海外股市新股破发的比例达到近20%,未来如果国内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提高,破发现象将可能比较严重,《征求意见稿》中提及新股发行需要揭示破发风险也可能是基于这一点。
以往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多参与网下申购,只有少部分理财产品参与网下配售,当然参与网下配售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要高于网上申购的理财产品,但是需要考虑当时处于牛市行情这一条件。
不过,银行在发行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时,将可能使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降低,控制理财产品规模,以整体提高理财产品可能的收益水平。因此,中小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要关注理财产品资金规模,特别是明确了进行网上申购的理财产品。
新股发行空当期可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 IPO的开闸,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参与新股申购,不管是交由银行申购还是自主申购,从而分享新股申购带来的收益。
然而,对于新股的发行节奏,投资者一般难以把握。在新股申购完,离下一次新股申购必将存在着资金的空闲期。
资金空闲期,投资者选择其他投资领域,有着多重选择,可以选择活期存款、通知存款;也可以购买股票和基金;当然还可购买超短期和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风险偏好投资者来说,购买股票和偏股型基金是其选择;而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好的选择。(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