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之后,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SH)再次向深发展A(000001.SZ)“出手”。6月8日,平安和深发展因“重大事项”同一天双双停牌,立即引发市场对两者并购的猜测。
中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韧向时代周报表示,虽然双方都没有承认,但从各种迹象看两者确实在进行洽购,“现在只不过是看用哪种收购方式了”。
此外,平安一旦成为深发展的大股东,还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将如何和平共处。 换股+现金收购
由谁入主坐落于深圳市金融中心区黄金地段,外形犹如一幅大风帆的深发展总行大楼,接替入股五年“锁定期”即将届满的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一直是深发展所深虑的大事。虽然与中海油、中移动、国开行等多个不同行业“大鳄”有过接触的影子,但最后也没有进一步的实际动作。
平安、深发展洽购一事暂未有定论,但未经过双方证实的并购方案版本已经不胫而走:“先融资、后换股”,“先由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增发新股,再由新桥向中国平安出售原有的深发展股票”,而平安“收购的资金可能来自自有资金或保险资金”。
“全现金收购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白韧对此说道。基于此前平安投资富通的失利,资金上有所损耗,如果全现金收购,粗略测算,平安可能要掏出180亿元才能实现。
“若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增发新股,平安会以换股形式接下,再以现金形式接手新桥出售的深发展股权。”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可能会以换股加现金的形式完成这笔大交易。
基于两家公司目前情况,收购符合双方需求。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深发展历史最为悠久。银行专业人士指出,由于深发展长期缺乏一种良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至今其资本金最少,常为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头疼。截至2009年一季度,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为8.53%,已经临近监管部门8%的最低限定,而目前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为10%左右。如果深发展有意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张,则急需补充资金。
此外,“新桥母公司本身也有资金压力,目前是想套现”。白韧认为,新桥急于抽身,无心恋战,而深发展也急需寻找接手人。基于此,双方在价格谈判上,新桥的姿态应该不会太过强硬。2006年,平安和深发展第一次开启谈判,但最终平安拒绝了新桥抛出的“两倍溢价”收购条件,与深发展失之交臂。
“在富通事件上,平安的‘走出去’很不漂亮,现在非常想做一些重大的并购,来借此寻求一些突破。”白韧说。 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
“这或许也是平安拿下全国性银行牌照的最后机会。”安信证券针对此事件发表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四大国有银行以外,拥有全国性网点的还有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目前来看,有转让意愿的只有深发展。对于平安来讲,深发展也许是最后一个可以拿到全国性牌照的机会。
虽然这两天密集发布报告的券商,纷纷调高对两家公司的评级,但“短期内,两者协同效应没有那么快显现”。一位银行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说道,平安集团旗下已有一家平安银行,并购深发展后,这两家银行怎么去避免同业竞争、发挥协同效应等问题还需要解决。当然,未来也不排除将平安银行资产注入深发展。此外,平安和深发展都是上市公司,未来若发展银保业务如何避免关联交易也是一个须考虑的问题。
白韧认为,目前平安在银行业务这块还在布局阶段,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还不能马上凸显,“平安是想让旗下的三大块业务取得一个平衡的发展”。
这似乎是一笔“郎有情,妾有意”的交易,但两家均为上市公司,双方董事会通过后,还须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保监会审批,交易是否存在不确定因素?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监管方面问题不大,两家机构并不涉及一些我们以前所讲的如反垄断或者海外收购等限制性条款。”
郭田勇称,只要两者能够洽谈成功,后面再报“三监”,应该问题不大。两家均是中资机构,又是基于业务发展发起的并购,只要按正常程序报批,应该不会存在节外生枝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