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了6个月之久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即将于当地时间本周三揭开神秘面纱。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据说是美国70多年所未见的金融监管改革,从业界到投资者甚至参与设计改革方案的官员和学者们都多少有些忐忑。也许是为了缓解一下这种紧张气氛,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周一向媒体提前公布了部分方案梗概。
盖特纳当天表示,此次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旧机制的漏洞,并确保类似于当前的危机不再发生,力求在不剥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好处同时,更严格地限制风险承担。在透露更多的细节之前,盖特纳不忘为即将揭晓的提案大做广告:“政府即将公布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措施将更为巧妙,结构更为紧凑,并能够更好地适应金融创新。”
事实上,自4月份伦敦金融峰会以来,美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新动作,包括提出对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消费类金融产品交易、信用卡发放以及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等一系列改革提议,但对于集结最多问题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却始终未见成形的监管新规。
这种情形将在本周三得以改变。新方案可能会提及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出售ABS的机构必须向购买者提供更为详细的产品信息,使投资者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所购产品所涵盖的投资内容;其次,对于每份售出的ABS打包产品,出售方需保留至少5%的份额,也就是要在损失发生时承担至少5%的损失。与此同时,对于这部分产品的风险对冲操作也将受到严格限制。最后,负责发贷的机构员工以及承销商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次性获得绩效奖励,而是逐渐收取报酬。一旦相关贷款出现违约,则其报酬也相应减少。
针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监管改革纠正的正是目前最突出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相脱节的问题。对此,既有分析人士拍手称快,也有业内专家担心矫枉过正。
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在繁荣时期,资产证券化产品带来的是一个多赢格局,给其带上沉重的镣铐可能会影响未来抵押贷款及其它贷款的融资流。的确,对于银行来说,快速打包卖出贷款产品,就能获得新一轮资金以发放更多贷款并从中获利;对于投行和交易商来说,每笔交易所带来的不菲费用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于投资者来说,此类证券化产品的回报的确要比类似企业债等普通投资工具丰厚得多。
但问题在于,一旦借贷者出现违约,则相关证券价值就会暴跌,整个投资链条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本次危机即是力证。因此,赞同实施严厉监管的专家认为,将ABS出售机构的利益与其售出产品捆绑在一起,将放贷员工及承销商的收入与相关贷款的质量捆绑在一起,有利于鼓励更负责任的放贷和更安全的投资,进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安全。据称,欧盟也将提出类似的风险共担要求,以防止相关金融机构把资产支持证券的销售转移到监管较松的市场。
不过,也有专家对这种捆绑可能引发的"后遗症"表示担忧。事实上,因为主动投资或没有售磬的原因,放贷机构通常都会在房市繁荣时保留一部分自己发售的证券化产品。而从本轮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这种留存风险的作法正是花旗和其它一些大银行发生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一透露的另外一个改革环节与评级机构有关。在本次危机爆发以前,穆迪、标准普尔等知名评级机构给数以千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贴上了"最安全"标签,而许多产品今天的价值已经所剩无几。对于其中包含的抵押贷款违约风险,人们不禁要问,评级机构是缺乏应有的洞察力还是因为种种利益关系而选择视而不见?为此,新方案可能会要求这些评级机构在对资产支持证券和其它诸如企业债等传统债务产品进行评级时划分界限,同时要对其评级方法、标准及可能牵涉其中的利益相关性做更多信息披露。
在人们最关心的监管机构权力分配上,盖特纳和萨默斯表现得小心翼翼,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美联储可能会在改革后的监管架构中扮演中心角色,负责监控系统性风险,与之相配合的是一个全新的由各监管机构派代表组成的监管委员会。此外,美证交会可能会承担起对ABS产品交易的职责,除监督产品发售机构更多披露每个证券化产品的内容外,证交会还将拓展其企业债产品数据库,将ABS纳入其中。另据消息人士透露,证交会还有可能会出台措施鼓励采用标准化合同语言以避免概念混淆,进而帮助投资者更容易地比较不同的证券产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