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辽源:六年间“漂亮转身”

2009年06月17日10: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是辽源市金刚水泥集团生产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吉林省辽源市,通过大力发展“新材料、健康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发展高位对接、高层转型的替代产业的经济转型新路。新华社记者 蒋林 摄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十分艰巨、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世界级课题。而吉林省辽源市只用了短短6年,就初步实现转型,奠定了坚实发展基础,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逆风飞扬,其转型模式与成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辽源市在短短六年的初步转型中,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辽源速度:

  ——短短六年,地方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2倍、3.4倍、4.27倍、11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20个百分点,再度成为辽源市主导产业。

  ——只用三年,一个我国北方最大的袜业园区在辽源崛起。

  ——两个月零23天,辽源雷天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就建成投产,成为辽源速度的新标杆。

  ——短短六年,辽源矿业集团就由亏损转变为利税大户:2008年实现利润1.3亿元,上缴税金3.29亿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1万元。

  ……

  转型速度是重要的,但更可贵的是辽源市创造的后劲强大的转型高度:

  ——科技成果实现建市以来最高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磷酸亚铁材料研制,荣获省政府2008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基于新型动力能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成为我国高性能、清洁、环保汽车一道风景。

  ——高新企业认定创造吉林省第三新高度。辽源市彤坤新能源、迪康药业等6户企业被第一批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攀高结贵,靠大联强,战略合作达到新高度。新加坡、香港、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建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辽源,引发高端裂变效应。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领新高度。麦达斯铝业公司荣获欧盟A级供应商,高速列车型材成为中国2007年名牌产品。

  ……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经济衰退、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难题。辽源市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从经济转型向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生态改造的广度延伸:

  ——城市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启动于2003年的煤炭塌陷区的改造吹响应了城市转型的号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90%,辽河半岛新城区现已建成;2006年以来完成棚户区改造175.8万平方米,旧城区2/3得到改造,4万户居民搬进新居。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自2005年开展农村低保制度,现在年人均补助标准达到540元,特殊家庭年人均提高到810元;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合率为87.61%,城镇居民收入、农民纯收入六年分别增长2.2倍、1.8倍。

  ——生态改造收到初步成效。加强水环境治理,流经城区的东辽河污水已变清澈;东辽河增加绿廊、周边山上植树,城市增添一片片绿色,绿色面积增加2.7%;实施辽源煤矿太信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地质公园全面启动。

  辽源市初步转型的基本经验,一是富于创新,主动探索转型模式。百年煤城,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如何突破困境?辽源市经过反复探索明了:第二产业严重衰退是主因,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必须放在工业上;煤炭产业已经枯竭,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发展替代接续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于是在2003年,主动开展探索转型道路,遵循差异化竞争战略,确立了立足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发展新材料、健康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经济转型模式。短短六年,三个产业快速发展,新的产业快速崛起。因势而变,辽源市适时将三个产业扩展为新材料产业、新型能源产业、健康产业、装备设备加工制造产业、冶金建材业、纺织产业六大产业,努力构建强势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级化、传统产业现代化的替代接续产业发展格局,新兴工业产业比重已达到70%以上。

  二是善于把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2005年5月,辽源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07年12月又被为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自辽源市经济转型以来,经过积极争取,已得到国家对煤炭塌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生态改造、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到位资金数十亿元。包括争取到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总投资2.94亿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补充工程。

  三是勇于攻坚,突破制约转型难点。辽源市转型之初的最大难题,是企业丧失活力。随着吉林省国企攻坚任务展开,辽源市抢抓政策机遇,一年多时间,完成国企改制463户。辽源市还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核心之举。2004年以来,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同时想方设法突破资金瓶颈,如积极争取国家的国债、软贷资金上百亿元,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资金瓶颈、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破解资金瓶颈新途径和启动民间资本等。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