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西三角:如何鼎足而立

2009年06月21日11:2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党鹏

  重庆因何逆势上扬?
    西安的底线

   “57.6分钟!”王越欣喜异常。

  如此精确的数字是重庆到成都的“新时间”,相比于以前动辄4个小时的“老皇历”,即将在7月份上报国家发改委的《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将让两地的交通时间缩短75%。

  王越在重庆和成都分别开有一家小型的房地产顾问公司,成渝两地人相互到对方城市买房,让他在两地房地产圈子里找到了新机会。而且受益于开展两年并走向纵深的成渝经济区合作,这种机会将越来越多。

  “我们期望到9月份召开第四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时,‘西三角经济圈’这一新议题,能让峰会成为川陕渝三地进行战略合作的新平台。”峰会主办方之一的四川省工商联一位负责人表示。

  成渝双核:“共振”or竞争

  成渝两地是两个经济总量较为均衡的中心,“双核共振”,可以形成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但目前的竞争似乎更为激烈。

  成为直辖市12年,重庆与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的成都,俨然已经成为西南的“双核”。

  两年的合作,让王越和他的策划公司如鱼得水,帮两地开发商卖房,“让我感觉到这两个城市虽然有那么多的口水战,但现在是越来越亲密。”

  在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勇看来,宏观和微观的成果都非常显著:两地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了,旅游实现互动而不是市场割裂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进展,产业配套正逐步形成……“川渝两地在资源、劳动力、市场、资本、生态等多个方面有着高度关联性,建立成渝经济区正逐步发挥出‘1+1>2’的效果。”

  这种关联性从数据上也能得到佐证。2007年,成渝经济区铁路旅客发送量为8007万人次;从2000年起,铁路客流量每年均保持9.5%的增长速度,是全国水平的2.1倍。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成渝两地是两个经济总量较为均衡的中心,“双核共振”,可以形成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但目前的竞争似乎更为激烈。

  此间,悍马被四川企业腾中重工收购的消息就让重庆的车企吃了一惊。“虽然目前还不好判断这次收购背后的推手和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四川汽车产业的崛起让重庆出乎意料。”重庆一家汽车企业的营销总监表示。据悉,目前仅在成都经济开发区,就已经集中了包括大众、丰田、吉利等整车生产企业和多家特种汽车生产企业,其目标是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除了汽车外,成都在引进英特尔之后,重庆就搞了西永微电子园与之竞争,重庆获批内陆第一个保税港,成都就启动泸州港的建设与之争夺水运。”曾多次参与两地项目规划的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老师王林认为,这就是两地典型的“边缘竞争”状态。

  这样的争论似乎在两地的学者们当中更为激烈一点。早些时候有学者提出四川最好给重庆汽车产业做配套,但四川的“单干”却让整个汽车产业“双核”迅速崛起。“这应该是好事,合作必须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最终把产业做大做强。”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毅对学者们的“口水战”有着不同的看法。

  “十二五”合作两心思:川进渝退

  重庆方面不怎么热心了,就是因为重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西三角”概念,并极力推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在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之前,由四川社科院、重庆社科院、重庆工商大学课题组近20名专家参与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从500多个申报课题中入围,成为被采用的56个课题中唯一一个西部入围项目。但之后的正式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并没有成渝经济区,这一度让两地为之抱憾。

  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四川省政协日前牵头组织专家出炉了《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征求意见稿)》。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成渝经济区打造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十二五”规划。

  作为该报告的参与者,盛毅表示,该报告在之前林凌教授等提出的“五大基地一个屏障”(即能源、重型装备、国防科工、IT、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服务业基地一项内容。“这主要是基于两地在金融、旅游、物流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而提出的。”盛毅解释说。

  从上到下,四川方面都极力推崇“成渝合作经济区”的概念。最急切推动的就是四川遂宁市,从第一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在这里召开,这里已经成为该联席会议的固定地址。而资阳则把自己比喻为“扁担效应”,将成都和重庆两地挑起来。

  遂宁、资阳等成渝之间归属四川管辖的城市之所以着急,是因为他们处于“经济低谷”。 这一格局被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解释为“双曲线趋势”:“过去,有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重庆向东,成都向西,形成了‘拔河效应’,从而使成渝之间产生了‘塌陷效应’和经济低谷。”

   “现在看来,极力推动成渝经济区进入‘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在四川方面。”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认为,成渝两地各自围绕自己的中心形成了自己的产业圈,四川重点在成德绵经济圈,重庆是一小时经济圈加上重点向东和向北两翼发展,“都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成渝中间尚未形成经济带。”此外,重庆方面不怎么热心了,就是因为重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西三角”概念,并极力推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李勇却以另外的方式揣摩国家发改委的心思:成渝经济区涉及行政区域小,合作也更为密切,操作要简单一些,投入相对少一些,因此,“这种小方案获批的几率就非常大 。”

  尴尬:西安如何融入川渝经济

  这反应了三地商流、经济流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川渝两地密切的融合,西安还很难融入川渝经济文化。

  在重庆提出“西三角”概念后,西安立即投怀送抱,期望与成渝两地合作一把,让多年以来谁是西部老大的争论出现了变局。

  李勇虽然猜测成渝合作经济区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青睐,但他个人更倾向于“西三角”这个概念:“西三角”的概念富有创意,与长三角、珠三角相对应,“西三角”使得成都经济圈、重庆经济圈、关中城市群联手,将带来更大的经济互补性,写入“十二五规划”才更具经济活力。

  三地的互补主要在于: 对于重庆来讲,可以扩展经济纵深,实现产业升级,并通过万州连接西安,使得重庆与欧亚大陆桥连接起来;对四川来讲,可以北大门畅通无阻,解决“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瓶颈;对于陕西来讲,可解决西安南下的交通问题,从而为陕北的能源、关中的制造业提供出市场空间,并通过万州打通水路进入出海道。

  但现实问题却让三地在探讨合作时,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境地。

  “位于川东的邻水县到重庆一天的班车有20多班,但到成都只有5班,发往西安的班车就几乎没有了。”盛毅说,这反映了三地商流、经济流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川渝两地密切的融合,西安还很难融入川渝经济。

  “成渝都没有合作好,陕西的西咸一体化都突破不了,如何承载着跨省市的三地合作?”任宏院长反问说。

  

(责任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