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昆明"官员招商":对内层层包干 对外全天候拉网

2009年06月23日07: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文祥

   “这就是新的螺蛳湾国际商贸城。”6月5日下午,昆明市民张建国指着一栋正在施工的高层建筑说,4月18日庆祝封顶的条幅还挂在楼面上。

  两个月来,张建国一直犹豫要不要在这儿预订一个商铺。此前,他在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的螺蛳湾批发市场(下称“老螺蛳湾市场”)经营服装生意,但身边半数商户在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缴了“诚意金”。

  “今天(6月5日)的报纸说老螺蛳湾市场从10月1日起外迁和拆除。如果不搬迁,新市场根本就起不来。”张建国说,他决定要在新市场占个位置。

  在昆明,越来越多的“螺蛳湾市场”正面临被外迁或拆除的命运。

  昆明版“义乌商城”僵局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昆明商业区的拆迁,大批个体工商户搬迁到老螺蛳湾市场,在几年后,这里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日用百货批发市场。

  但在昆明大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2008年5月,浙江芬莉集团董事长、义乌商人刘卫高联合25位浙商,出资5亿元组建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豪置业”),并以7.99亿元的底价购得建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7块土地。

  此前,刘卫高在宿迁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获得成功,当选宿迁工商联合会会长。这次,他又来到昆明,寻找再次“复制”义乌的商机。或许是因为此前的成功,刘卫高在昆明备受重视,据说在当地考察时,市里派出副市长级别的官员接待和陪同。

  而这个号称投资320亿元的“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彩云北路上,来自浙江的投资商称,要打造一个集批发、零售、展示、购物、旅游、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国际化顶级商贸综合体。

  中豪置业的宣传广告上称,为了培育发展市场,省、市、区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范围涵盖税务、工商、金融、海关、市场管理等方方面面。

  “扶持政策”包括使用“螺蛳湾”这一名称。2008年12月,中豪置业以“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名义进行招商,并在宣传中“引用”政府公告有关“现有螺蛳湾市场将予以搬迁”的文字,称新建的商城是老螺蛳湾市场的“异地改造安置项目”。

  “螺蛳湾”原是昆明市五华区的一个地名,为螺蛳湾老村的所在地,1989年9月更名为“螺蛳湾商品批发市场”。自此,“螺蛳湾”便由一个地名变为一个商品批发市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据介绍,螺蛳湾市场的经营商户超过1万户,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是全国10大品牌市场,同时也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是昆明的一张名片”。

  由于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拆迁补偿方案,新、老市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而不是通常各地市场拆迁中所出现的“延续与继承”关系。

  2009年4月,螺蛳湾商会等3家“螺蛳湾”商标使用在先的主要权益所有人,共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告中豪置业等企业涉嫌不正当竞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2亿元。

  按照起诉书的说法,螺蛳湾品牌是经国家注册的市场品牌,云南仅此一个,螺蛳湾商会并没有授权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使用螺蛳湾品牌。

  据媒体报道,4月6日,中豪置业在老螺蛳湾市场内摆摊招商,引起商户反感,并产生了较大反弹和一系列纠纷。

  争议让这个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陷入了尴尬境地。中豪置业对媒体称,对于商标侵权一事“一律不接受采访”,相关问题由政府统一回答。

  320亿元,这又是令昆明官员无法不动心的投资数额。按照为企业“搞好服务、做好保障、当好后勤”的招商精神,昆明迫切希望妥善处理这个纠纷,帮助招进来的企业“排忧解难”,而顺利拆迁老螺蛳湾市场,又能为新的招商项目腾出土地。

  6月4日,昆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借鉴普洱茶等集体商标的有益模式,探索“螺蛳湾”品牌开放性使用的有效办法,实现资源共享。

  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勇毅说,老螺蛳湾市场外迁和拆除时间将从今年10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相关工作方案和拆迁补偿指导意见已经形成初稿报昆明市政府审批。

  目前,这场围绕“螺蛳湾”商标的法律维权“阻击战”从昆明打到了北京。“北京高院已受理此案,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原告代理律师郭香龙告诉记者。

  “官员招商”造城

  在昆明,面临被外迁或拆除命运的不只是“螺蛳湾市场”。

  6月5日,昆明又举行了关闭西山区马街周日集贸市场的听证会,公安、工商、卫生及城管等决策部门列举了马街周日赶集的“七大问题”,听证会结果是关闭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云南第一镇”之称的街道。

  其实,马街“七大问题”的背后仍是为落实招商引资项目。

  2008年的昆交会上,昆明市西山区与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性协议,将投资80亿元,对马街旧城及城中村进行改造,首期投资50亿元。

  按照协议描述,“将马街新城建设成为昆明西市区的商业中心、昆明市的商业副中心,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并由此带动昆明市整个西片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听证会的决议是,为保证项目能够正常开工,昆明市政府要求今年10月前完成马街的拆迁工作。去年,通过招商引资,昆明启动8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累计拆除建(构)筑物102万平方米,14个村回迁安置房建设启动。

  2008年2月,昆明市召开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从全市70个政府职能部门中,选择35个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抽调105名干部,共同成立35个招商分局,派驻沿海地级以上城市,实行专业化、全天候、拉网式、驻点式招商。

  在这种“创新方式、分级负责、明确奖惩”的招商模式下,2008年昆明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增长100.3%,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30.5亿元,增长76.2%。

  用昆明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话来说,就是招商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年,昆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050亿元。走在昆明市区,随处都是可以开工或准备开工的建筑工地。

  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125个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1个、开工46个。其中,中央、省属大企业在昆明投资和列入省“三百工程”的30个项目。17个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中,有9个项目竣工投产,3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进行前期工作。

  高投资带来高增长。

  2008年,昆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25亿元和175亿元,分别增长25%和31.5%。

  “6亿美元、600亿元”

  在2009年的规划中,昆明市要求确保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力争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为此,昆明要求那些派驻全国各地的上百名招商官员们,今年实际引进外资要达6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

  现在看来,昆明今年“6亿美元、600亿元”的招商任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截至2009年3月,昆明市共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2户,同比下降69.2%,合同外资完成6513.6万美元,同比下降74.2%。实际利用外资4582.8万美元,同比下降41.7%。

  昆明市发改委的材料分析称,一方面是合同外资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金融风暴影响资金的到位,两方面因素汇集加大了昆明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目标的难度。

  比如说房地产业,2008年占昆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30%,高达1.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只有两个项目到位外资1130万美元,成为利用外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因素。

  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外资企业开始申请延期出资和减资、注销、转内资。数据显示,一季度,昆明市商务局已办理减资项目三项,注销二项,转内资一项,延期出资二项。

  文件用“依然严峻”的字样来描述当时的形势。

  为此,昆明成立“昆明市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指挥部”,市委书记仇和任政委,市长张祖林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负责统筹部署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5月26日的“2009昆明·北京投资洽谈会”上,仇和热情地对200多位企业家说,“我们一定搞好服务、做好保障、当好后勤,我就是‘后勤部政委’,张市长就是‘后勤部部长’。只要项目落地昆明,一切手续我们都可以代理、代办。”

  所谓搞好服务、做好后勤,就是提倡“三最四低”、“三最三严”、“一线工作法”等公司化口号的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更多是为招商引资服务。

  软环境在昆明已成为一个流行词,各机关的工作人员被要求写软环境建设心得。软环境可谓包罗万象,仇和在昆明公开领导干部电话,精简行政审批,一线工作法都被归为软环境建设之列。

  此外,昆明市纪委设立“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阳光政务工程”和办事效率的督促检查,实施严厉的行政问责制。

  层层分解的任务

  “招商工作的确很辛苦,每天与商家应酬于觥筹交错间,压力极大。为了能在考核期完成任务,还需要帮投资企业做规划、立项、环保评审、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工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招商官员说。

  招商官员的压力更多是担心被“问责”。

  “市委、市政府是动了真格的。”2008年,昆明市某委办局领导在一个场合告诉记者,他告诫负责招商的下属,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这位官员指“动了真格的”是,昆明市对2008年招商引资作中表现突出的10个先进集体和50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表现不力的7名责任人被责令离岗招商。

  一位公务员向记者感慨,他现在是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需要遵守的工作制度繁多。比如,“工作成果倒逼法”、“五办”作风(即: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还有“白+黑”、“5+2”、“716”工作法。

  所有软环境建设最终的指向都是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在招商官员看来,就是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

  “我们要努力营造亲商、爱商、便商的投资环境。提供全方位、大力度的服务,做到想投资老板之所想,办老板之所需,解老板之所难。”昆明某招商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3月份,一个浙商投资考察团前往昆明。一位随行的人士撰文回忆,在昆明三天考察期间,当地政府官员无比周到地陪吃、陪谈,其殷勤服务之程度,让人连单独到昆明小巷吃碗米线的机会都没有。

  他说,在参加昆明某区区委书记的欢迎晚宴中,一位浙江经济强市领导不经意谈及了云南茶文化,不出五分钟,区文化局长就进来作陪,赠送了一本七八斤重的茶文化精装版书籍。过一会儿谈及开发区用地政策,区国土资源局长又进来陪谈。

(责任编辑:田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