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大欺客?银行收费提高再惹争议
受银行收费调整影响的主要是处于弱势的中小客户。银行或许不在乎这些客户流失,因为按“二八法则”,创造80%利润的并非这些低端的中小客户。反观,各银行对高端客户的做法,往往是降低服务门槛,在利率、手续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本报记者 张炜
银行收费话题再次引起关注。上周,工商银行发布公告,将提高多项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标准,平均涨幅超过100%。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称,将向个人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存折账户和“一卡通”账户日均总资产低于1万元,每月需缴管理费5元。
对于银行收费标准的提高,普通金融消费者显得十分敏感。拿工商银行此次的调整来说,与个人客户关系最紧密的是异地存取款。其中,异地取款原来按取款金额1%收取,最低每笔1元,最高每笔50元,调整后改为,按取款金额1%收取,最低每笔2元,最高每笔100元。换言之,北京工行的客户在上海取款1万元,将从原先的50元手续费支出提高至100元。就幅度而言,工行该项收费上限的调整已经翻倍。精打细算的普通客户,难免对工行的“狮子大开口”感到“厌恶”。
工行对收费提高的解释是,“加强服务、兼顾成本,使客户能享用安全、方便、快捷的个人金融服务”。在支持者看来,银行的做法可以理解,随着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银行服务能力及水平较以往都有所提升,适当上调收费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受银行收费调整影响的主要是处于弱势的中小客户。招商银行原来的账户管理费是每月1元,该行杭州分行对低于1万元资产的客户收取5元账户管理费,等于拿“差钱”的中小客户“开刀”。银行或许不在乎这些客户流失,因为按“二八法则”,创造80%利润的并非这些低端的中小客户。再说工行的收费提高,对50元变成100元敏感的主要是低端客户,若部分低端客户流失无损工行业绩。反观,各银行对高端客户的做法,往往是降低服务门槛,在利率、手续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甚至过节不忘送上哈根达斯冰淇淋礼券。
无论工行调高异地存取款手续费,还是招行提高“一卡通”账户管理费,客户都可以转而选择其他银行。然而,一是经营资源垄断,二是信息不对称,仍会给中小客户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损失。据悉,各大银行的异地存取款手续费收取存在一定的差异。民生银行异地柜面存取款收取0.3%的手续费,最高50元。若异地在民生银行自动存款机上存款,可以免收手续费;在异地ATM机上取款,只收取每笔5元的手续费。可对很多客户来说,由于对工行服务网络的依赖性,只能被迫接受高价手续费。
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后王尧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认为,工行此次调高20多项个人业务的手续费,不会实质性提高其业绩。部分客户有可能转而选择费率较低的其他银行,但由于工行在网点资源上占优,这种“跳槽”影响不大。他认为,工行拥有网点资源的优势,更需要兼顾社会利益。作为一家大银行,工行应该关注拓展深度理财服务等业务来提高效益,而对成本并不高的传统服务则兼顾便民原则。此前,工行率先宣布取消信用卡全额罚息,就是一种受到客户好评的做法。
近年来,国内银行普遍注重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以此来进一步优化收益结构。以工商银行为例,2008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4.21%,比股改之初的2005 年提高了7.72 个百分点。但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国内银行业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明显放缓。2006年、2007年、2008年,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是163.44亿元、383.59亿元、440.02亿元。可见,银行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并非主要依靠存取款和开具证明等传统业务手续费,发行理财产品、代销基金保险和银行卡等新兴业务才是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