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贝恩时代”新模式 国美复牌暴涨69%
每经记者 岳伟 张亦帆 吕波发自北京、成都
从黄光裕出事,到贝恩正式入股,国美电器(00493,HK)从低谷中走出来用了7个月。这7个月换来的是国美电器首日复牌大涨69%的结果。
昨日,国美电器大幅高开,股价开报2港元,涨幅79%,全日冲高回落,收盘报1.89港元,涨0.77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1.12港元大涨68.75%,盘中股价曾高见2.32港元。成交量19.25亿股,单日38亿港元的成交金额创造出国美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成交量。
家电专家刘步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贝恩入股是在国美电器最需要的时候进入的。贝恩的信心,实际上也是供应商、银行、股民的信心。这一点,首先反映在了昨日的股市上。
黄光裕夫妇身家大涨34.92亿
昨日,有了贝恩资本“二当家”的强力支撑,复牌首日,国美电器表现十分抢眼。尽管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时跌521.18点,至17538.37点,跌幅达到2.89%,不过,于今年1月5日起被剔出恒生指数的国美电器股价却大幅冲高。
以每股2港元开盘的国美电器刚开盘就上涨,最高涨至每股2.32港元,收盘时为1.89港元,比去年11月24日停牌时最后收市价每股1.12港元上涨了68.75%。
此次复牌后股价大幅反弹,也令黄光裕夫妇身家重新上涨了一大截。其2008年年报显示,黄光裕夫妇持有国美45.35亿股股份,按照国美昨日收盘价每股1.89港元计算,黄光裕夫妇身家较停牌时50.79亿港元身家,一天足足上涨了34.92亿港元,达到85.71亿港元。不过与1年前相比,黄光裕夫妇身家还是缩水了9成,2008年国美股价曾高达每股18港元左右,而黄光裕掌控的国美电器股份市值一度高达816亿港元。
对于昨日国美电器股价的大涨,国信证券商业行业首席分析师胡鸿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说明一部分资金确实看好国美电器未来的走势,包括估值比较高,踊跃买入。之后的股价的回落可能跟香港市场更理性有关,更多资金是看预期的兑现。同时,市场普遍认为,因国美电器最新预计受政府刺激措施推动,2009年业绩将显著改善。同时在国美电器停牌期间港股大盘累计涨近43%,存在强烈的补涨需求。
据了解,由于关闭门店及行业处于冰点水平,国美电器在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20%左右。胡鸿轲表示,这一水平还是比较扎实的,国美电器股价未来有可期待的上行空间。如果按照新增发或者配股能兑现的话,总股本应该在166亿港元~180亿港元。这样算下来,它的股价合理空间应该在2.35港元~2.5港元。
有益“零供”关系
相对于股价短时期的反应,国美电器与供应商的关系进入了长久发展的新时代。刘步尘认为,贝恩资本的进入,对于供应商具有明显的暗示意义。如果说此前的国美电器多少让人有点放心不下的话,那么,现在的国美电器不同了,没有审慎理性的论证,贝恩不会傻到随便把数十亿港元投进去。
实际上,贝恩资本的进入,还将影响国美电器的决策程序,那就是更加理性与审慎。所以,有供应商把现在的国美电器称为 “新国美”,相信新国美电器将开辟零供关系新格局。
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沈健表示,国美电器与贝恩的合作成功,坚定创维与国美电器战略合作的信心。除此之外,主要得益于“新国美”在零供关系上做出的努力。据悉,以往国美电器50%左右的运营利润是从供应商交纳的选位费、广告费等费用中获得,拖欠供应商货款也是经常的现象。黄光裕事件的发生让国美电器以往的强势地位削弱,这使得以往单边降价和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做法难以为继,诺基亚、三星等企业也加入到西门子、海尔以往的“不参与活动”的阵营中。
而结清前期货款后再进货、账期天数缩短、对合同外费用进行控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国美电器的零供关系产生了本质变化。一家空调供应商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陈晓全面主导了国美电器的零供关系,在与各供应商签署的新合约中其条件甚至比苏宁更好。”
仍需调整盈利模式
虽然国美电器成功引入贝恩,解决财务一时燃眉之急,但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包括国美电器、苏宁在内的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如果在企业盈利模式上不加以改变,无论引入什么,结果都不会太好。
陆刃波表示,家电连锁对上游制造企业来说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像国美电器、苏宁这样的领先企业应跟上游制造企业搞好关系,减少矛盾。减少矛盾最重要一点,就是单店的效率要提高,这是上游供应商都希望看到的。
据悉,目前零供的主要矛盾在于如国美电器、苏宁这样的大型渠道商通过广告费、促销费等“非主营收入”对供应商进行“盘剥”,供应商对此抱怨颇多,这也是目前供应商自立渠道的主要原因。
通过优化零供关系是改变盈利模式的主要方式,国美电器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另一位家电专家于清教却对国美电器与贝恩的合作并不看好。他表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目前家电制造业正处于下滑的状态,房市的低迷是重要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包括原料生产、制造和渠道是同一链条,在目前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市场终端仍在降价,这不是正常的经济模式。这必须通过渠道与供应商进一步的沟通,形成更为紧密合作模式,才能得以解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