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科技、军工双轮驱动 西安闯入“第一梯队”

2009年06月26日02:3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西安是全国在科技领域唯一的改革示范区,国家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权。”6月25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告诉记者。

  是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支持西安成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全国试验区。


  这标志着西安自1954年取消直辖市后,再次进入国家视野。西安将从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变身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

  “从战略全局来看,西安和上海、天津,绝对在同一层面。”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王学东得知《规划》获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安的战略地位提高了。他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这是西安将要承担的核心使命。

  专家指出,做大做强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的重要部署之一。毕竟西三角经济圈概念,需要西安、成都、重庆三大城市群经济的质变来实现。

  从汉唐古都的荣耀中摆脱出来,重返国家战略层面,一直是萦绕在西安发展中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离他们似乎最近。

  申报始末

  在当天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说,西安上升为科技改革示范基地,这是中央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一项最大的政策。

  这项政策意味着,西安取得类似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武汉-长株潭城市群等综改试验区的同等地位,并拥有了改革的先行先试权。

  这一地位来之不易。

  王学东最早向省里提交《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时,国家已经确定了深圳、浦东、滨海、武汉-长株潭、成渝等五大试点板块,完成了全国的综改布局。国家发改委表态,未来两三年内,不再批准新的试验区。

  被这道“禁批令”堵在门外的,还有杭州、大连、北部湾、沈阳沈北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河北曹妃甸等一大批热点地区。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对本报记者坦言,方案当时虽然报给国家发改委了,但能否批下来,他们心中都没有底。

  尽管在起跑线上落后了一大截,但西安并没有放弃。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西安市长陈宝根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公开建议,在西安设立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此后,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率领工作组,于去年8月登门造访国家发改委,商讨在西安设立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有关事宜。

  发改委给他们的答复是,可以考虑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并批复,并建议陕西省内先行试点,进一步归纳、提炼西安科技创新的特点,适当调整思路。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就西安设立统筹科技资源综改区明确表态。不过,在《规划》最终的批复文件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换了个说法,改成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规划》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要求西安方面“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示范基地和试验区两种说法,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没有本质的区别。”袁纯清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将以基地建设统揽科技领域改革的各项工作。

  “换个说法,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实质内容还是一样的。”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认为,国家以《规划》的形式对西安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要求做出批复,这可能是一个特例,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了。

  为什么是西安?

  李振平此前任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是陕西省最早参与《规划》调研和编写的核心人士。“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事,早在去年初就已经纳入了《规划》初稿中,”他说,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关系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的选择。

  其实,以何种方式报批综改试验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产生过多种意见。有人建议西安申报“统筹东西部发展综改试验区”,也有人建议申报“生态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还有人主张申报“全国军民结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规划》最终选择了统筹科技资源,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西安独有的两张大牌。

  一是其仅次于北京、上海而居全国第三的综合科技实力。西安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6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和平台160多家,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4人。

  二是无与伦比的军工实力。陕西是中国军工第一大省,全省军工60%以上的能力和86%的科研院所都集中在西安,西安因此成为全国军事装备最强的城市,军工技术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尤其在航空航天、核、电子、船舶、兵器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但囿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条块分割,这些科研技术和军工实力大多集中在央企、中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手中,特别是军工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度远低于重庆和四川,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李振平说,西安要统筹科技改革,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核心就是解决上述体制机制问题。

  意识到西安军、民产业长期两张皮的现状,西安石油大学曾昭宁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军民融合综改试验”的建议。“西安如果能在"特区"的框架下进行体制突破和政策创新,就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军工资源。”他说,这样关中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军民融合型装备制造业为内涵的新特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徐德民也主张陕西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他为此做了专题调研,建议陕西和甘肃协商,共同向国家申请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设立军民融合综改试验区。

  这一建议最终纳入到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中。《方案》提出要成立军民结合共建领导小组,加强与西安地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等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国防军工资源,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制新机制。

  “西安的科技资源长期条块分割,体制上的突破,要集中解决国防军工与地方经济、高校与企业、国企与民企、军品与民品的融合问题。”他说,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西安如果能有所突破,在全国都有典型意义。

  市场导向

  现在,随着《规划》的正式颁布,西安综改试验区的申报工作和所有分歧、争论都划上了句号。李振平说,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实《规划》要求、推进基地建设了。

  “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亮点,”祝作利表示,推进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将由西安来做。

  记者从西安市发改委获悉,他们设定的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通过综合配套改革,突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配置不当的体制性障碍,率先建立高效整合利用科技资源的体制机制,为统筹科技资源、拉动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持,成为国家重大政策的试验基地,创新型城市的示范窗口。

  现在,发改委已经着手筹划西安“十二五”发展规划了。这一规划将放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框架内通盘考虑,而在选择主导产业方面,王学东主张以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主攻方向。

  他说,西安将充分利用国家在项目布局、资金扶持和专项建设方面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建成全国一流的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设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

  具体到操作层面,他们提出了构建产学研合作新体系、建立创新服务共享机制、创新科技人才机制、军民结合共建机制等一系列任务。

  “统筹的关键是协调各方利益。”王学东说,因为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这项工作必须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但并不排斥市场手段。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工作主要是搭建平台,吸纳各种资金进入,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资源整合。

  西安最近在这方面取得的一大突破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导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6月10日落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9个项目同日开工,总投资约50亿元。

  这个基地为兵工集团整合旗下军工资源提供了一个平台,一大批散布各地的军工企业将陆续迁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表示,将努力把该基地建设成为规模大、效益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在民用航天、航空产业方面,西安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计划以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探索建立中央企业融合地方发展新机制;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为核心,加快航天技术向民用产业延伸拓展,促进航天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建设成为现代化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责任编辑:田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