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目前银行贷款令人担忧
本报宁波讯(记者杨益波) “今年以来,信贷投放速度之快令一些经历过贷款高增长历史的人担心不已;但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依然还是嗷嗷待哺。”在日前宁波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夏季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魏加宁对时下银行贷款情况表示担忧。
他认为,现在有的银行,其贷款中大约有一半资金形成了金融市场内部的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另一半资金虽然向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的项目上,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融资平台上。这样,容易导致贷款风险集中,“现在担心的是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捆绑”。
魏加宁称,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目前存在着三种担忧:第一种是信贷投放过快,迟早要引发通货膨胀。第二种是经济增长还没有上来,而物价却先上来了。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滞胀”。如进入这种局面,情况会更复杂,解决起来会更困难。第三种是一般商品价格还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三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或者说苗头已经出现。”魏加宁说。
他同时表示,当前呈现出来的这种信贷特点还会造成另一个后果,就是中小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贷款。他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不小,但是所得到的贷款却少之又少;相反,政府项目却吸引了过多的资金。商业银行认为地方政府的“信用好”,有政府财政信用做后盾,所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来抢地方政府的项目。结果导致信贷市场从贷方市场变成了借方市场。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财政的风险被掩盖起来。
他认为,从理论上讲,经济过热的时候宏观调控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过冷的时候采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但实际上,当经济过热、紧缩货币信贷的时候,首先受损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过冷了,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搞大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受益的却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这样一来,势必引起企业的分化。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魏加宁建议,第一,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整顿票据市场,防止票据市场自我繁殖;统一债券市场;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
第二,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第三,组建为中小企业、为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公司,政策性、商业性都应该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民营中小银行,放宽中小银行设立限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第五,发展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近年来,像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纷纷合并起来,商业化了,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却出现了空白。
第六,在直接金融方面,要早日推出创业板。
此外,还可以进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实验,中小企业发债规模太小,单个去发有困难,但是可以进行一些集合发债的尝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