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海倒楼凸显监管缺位 谁来防止开发商监守自盗

2009年07月05日07:1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海春
  7月3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倒塌楼盘事故调查报告。

  6月27日5时,上海市闵行区的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临河住宅楼突然整体倒地。上海倒楼事件一时间让舆论哗然,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像原子弹爆炸般疯狂蔓延。


  楼房倒塌后,各方质疑开发商少用钢筋、打桩数量过少,以及是否有偷工减料的声音便没有停止过。开发商资质是否够格、是否有当地官员入股企业、低价拿地高价卖房,以及是否有私下变更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先后被媒体曝光。

  有房产界人士披露,一个小区的开发从设计到验收都是由开发商自己操作的,上海倒楼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样本,来考问商品房开发中质量监管短板。

  依据最新官方措词,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南侧正在开挖的地下车库基坑深达4.6米,两侧压力差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至此,广受质疑的上述问题并未有明朗的解释。

  倒楼事件

  没有人会想到,莲花河畔景苑临近浦淀河的一幢楼房会突然倾覆下去,连根拔起,整体倒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倒塌的是该小区的24号楼,该楼处于一面被“挖空”,另一面又被“压迫”的境地。在楼房倒塌前,靠近24号楼处的一边在进行地下车库的作业,而在24号楼近河的另一边又堆积起庞大的堆土。在倒塌楼房二十多米远的河边,河道防汛墙还出现大面积的坍塌。

  据东方网消息,附近居民反映,在6月26日傍晚就看到楼体在向西南方向倾斜。由于这幢楼还处于在建状态,楼内并没有居民入住,倒楼后一名施工人员在事故中死亡。

  “打算明年5月份交房的时候结婚的,现在该怎么办?”面对倒掉的大楼,购买莲花河畔景苑的唐小姐不知所措。而另一位业主谭先生则在无奈中又进行着自我宽慰,“好在还没住进楼里,否则说不准连命都得搭进去。”

  分析倒楼现场,一位建筑设计专家表示,该楼抗剪能力较差。由于防洪墙倒塌,使淤泥质地基土产生侧移并产生剪应力,使桩体产生剪应力破环,造成工程主体失稳,从而引起了楼房的倒塌。

  五合国际(上海)总工程师钱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近河道、江水的高层建设物设计和施工要求会比在一般地面要求高一些,其地基要打到岩石层上,而打桩的数量也比一般的多以便让楼体的基础更加牢固。

  伴随着楼的倒下,整个事件迅速演变成一拨又一拨的质疑。

  牵出腐败?

  事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矛头均指向了楼盘的开发商,先是对楼盘质量的担心,接着是对开发商资质和区政府人员是否入股地产公司表示了质疑。

  莲花河畔景苑的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有限公司,原是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的镇集体企业,2001年转制为民企。相关信息显示,梅都房产注册资本金800万,是一家三级资质的开发商。

  有网友质疑,为何一家注册资本金800万的企业,却能开发一个超过8亿元的楼盘,而且是以邀标的方式获得地块?

  早在2003年10月梅陇镇26号地块以邀标方式出让,上海梅都以4600万元中标。按照一般逻辑,以邀标形式出让的地块往往会把标书发放给比较知名的开发商,以保证楼盘建设质量。

  闵行区土地储备中心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邀标的范围比较小,若监管不到位难免会出现一些暗箱操作的问题,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不仅如此,上海梅都目前共有24名自然人投资股东,除了出资比例占64.375%的控股大股东张志琴外,出资额270万元的第二大股东阙敬德格外引人注目。

  “巧合”的是,上海梅陇镇镇长助理阙敬德和梅陇镇征地事务所所长张锦梁,均与上海梅都股东同名同姓。其中阙敬德还同时身为上海迅豪置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对于政府公务人员是否入股地产公司,闵行区新闻处相关人员在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梅都房产公司多名股东系政府工作人员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7月3日,官方表态,上述同名者皆为一人。

  谁来监管?

  其实在上海倒楼事故发生前10天,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在6月17日就发布了强化混凝土钢筋质量管理的通知。

  6月28日上海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再发紧急通知,上海的各工程建设单位、总包单位要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除了开发商要自行检查,各区县相关部门也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以防止再出现重大事故。”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7月11日之前,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组织对所属工程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40%。检查发现问题的立即停工整改,并将停工整改情况上报工程受监质量监督站。

  虽然安监部门开展了一次安全检查,但能否成为长效机制却仍然是一个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房产预销售前对开发的监管多数是由开发商自己进行的,几乎是完全的“自律”。

  “在房产开发的监理程度上有明显的制度缺陷。”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指出,开发商拿到地块后自己找设计公司进行楼房设计,施工也是由开发商招标来的,甚至在进行预售前也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因此如果开发商自律性差一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相比竣工验收,预售前的监管就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了。”成全置业研发经理姚强告诉记者。

  跃平律师事务所杜跃平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倒楼事故暴露了房地产监理和销售环节的漏洞:缺少第三方监管,开发商一头独大。“我还没见过哪个开发商因为验收不合格而没法销售的,因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人。如果在预售前的这些环节不引入第三方监管,问题还可能再次出现。”杜跃平表示。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