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重返董事长之位,但是李途纯对太子奶命运的掌控仍充满变数。
本报多方证实,雀巢确实早就有意于太子奶,仅去年就对其有过两次正式的考察和调研。太子奶集团目前的托管方——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简称“高科奶业”)也向本报证实,已与雀巢探讨在太子奶的生产管理、新品研发、包装设计和原材料供应4个方面开展合作,但否认雀巢与太子奶的合作进入到资本层面。
李途纯目前仍是太子奶集团的控股股东,但其所持有的太子奶61.6%的股权,已经抵押给托管方高科奶业。太子奶今后的命运,谁来定?
秘密协议
“雀巢与太子奶接洽合作的事情,在太子奶财务危机曝光之前,应该在2008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太子奶集团一高层7月1日向本报记者回忆说。
接近李途纯的人士也向本报证实,雀巢对太子奶有过两次正式的调研和考察,向太子奶内部包括财务、销售、技术等重要岗位的员工了解过情况。一位接近高层的太子奶集团员工也透露,2008年下半年前后,雀巢的高层两次到过太子奶集团的株洲总部,当时是摩根做的中介人。其中一次考察,雀巢方面派出的是投资总监,当时太子奶集团株洲总部的员工还向雀巢方面做了企业情况的PPT介绍。“我现在还保存着当时演示用的PPT。”该员工说。
不过,这两次之后,雀巢没有再正式造访太子奶。
出人意料的是,时隔近一年后,太子奶掌门人李途纯却在一公开场合,爆料了雀巢的秘密。
2009年6月27日,在株洲市企业家协会举办的一场峰会上,自我提醒“有记者在场,过去的东西不能讲太多”的李途纯却透露,2006年下半年雀巢就开始和他接触,表示要收购太子奶集团51%的股份。“雀巢跟我们谈了这么多年,谈判的结果就是要消灭太子奶”,所以李途纯最后拒绝了。
李途纯称,接触多次未成功后,雀巢终于在2008年太子奶深陷资金链断裂传言时找到机会。“他跟我谈不下去就跟英联、摩根他们谈,请大摩(注: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简称“摩根”)做中介人。”李途纯爆料说,当时雀巢与英联摩根等三大投资公司签了秘密协议,即英联、摩根等在拿到太子奶集团的控股权后,雀巢再以50亿元的价格从英联、摩根等处接手。但后来因为经济危机,雀巢拿不出这么多钱,还提出折价为18亿、剥离太子奶的债务等要求。最后是李途纯否决了秘密协议。
这一现场内容,被湖南当地媒体次日报道。
“媒体说的,都是实情。”上述接近李途纯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并称其也知道这份秘密协议的存在,但未亲眼见过,是通过三大投资公司中的人士知道有这个协议。
对太子奶方面所说的 “秘密协议”,投资公司、雀巢方面均不予置评。
而让外界大跌眼镜的是,两天后的6月29日,李途纯在接受湖南当地另一家媒体采访时,改口说,只有雀巢这样的国际顶级品牌的介入,才能有助于太子奶未来的发展。之后,李途纯以沉默对待媒体。
控股权之变
这一前后反复,让外界嗅出一些气息:对太子奶控制权的争夺有“山雨欲来”之势。
李途纯第一次失去对太子奶的掌控是在2008年11月21日晚协议签订之后。
2008年8月起,太子奶接连被媒体曝光资金链紧张、陷财务危机。
2008年11月21日,包括李途纯,以及英联、摩根、高盛在内的太子奶集团股东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向太子奶集团增加投资。当时,太子奶方面给媒体的声明称,“太子奶危机得到化解”。
但官方声明并未透露增资的详细方案、股权变化的情况,只介绍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出任 “名誉董事长”。对于股权变动,媒体当时的报道有两个版本:英联、摩根、高盛等投行受让了李途纯此前所持太子奶集团全部股权;太子奶集团的股东将按协议增资,李途纯还是太子奶的股东。但两个版本都肯定的是,李途纯将不再拥有太子奶的控制权。
而在此之前,太子奶一直为李途纯所掌控。
2007年年初,太子奶接受英联、摩根和高盛三家投资公司的投资,共同出资注册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时,三家投资公司以7300万美元出资占太子奶30%的股权,李途纯及管理团队仍控制着太子奶70%股权。2008年10月底,太子奶频繁被曝资金链告急、与英联等三大投资机构拉锯股权收购的前夕,太子奶集团高层接受本报采访时曾透露,李途纯及太子奶高管等仍持有太子奶约69%的控股权,是太子奶集团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的2008年11月21日股权转让的协议内容,转让完成后,三大投行加上原来持有的太子奶30%的股权,获得共计61.6%的股权;李途纯持有太子奶30%的股权;太子奶集团的核心高管、部分经销商等持股约8%。这样一来,三大投行获得了太子奶的绝对控股权。
前述太子奶集团高管透露,作为代价,三大投行将在一个月内支付近5亿人民币。但是,投行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包括签约时答应在一周内向太子奶注资3000万美元。
至于投行资金迟迟没有到位的原因,该高管分析: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行业的整体处境比较困难;二是三大投行内部在签约后出现分歧。高盛选择退出,仅剩下英联和摩根。这样一来,三家承担的股权收购费用变成由两家分担,压力增大。另外,高盛的撤出,使得其不仅不再对太子奶继续投资,还要收回原来的投资,投行之间关系趋于紧张;三是,因与有债务关系的国外银行未达成一致,像花旗、荷兰银行等均对太子奶的账户进行了封冻,一旦太子奶在上述银行的账户有资金注入,也只能用于偿还银行的欠债。
这一变故,使得太子奶的局势趋于恶化。“三大投资公司,是太子奶的合作者,最后也是他们使太子奶贻误了最好的恢复机会。”前述太子奶集团高管称。
株洲当地政府不得不紧急介入。2009年1月20日,株洲市政府通过新组建的全资国有企业——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集团,并要求李途纯重新出任太子奶集团董事长之职。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文迪波担任高科奶业董事长。
高科奶业和李途纯的分工是:高科奶业租赁经营太子奶集团的核心资产,注入流动资金,组织封闭式生产经营,帮助太子奶迅速恢复正常经营;李途纯的主要任务是清理和重组太子奶集团的债务问题。
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7月2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证实,高科奶业成立当天,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订了一份新的股权转让协议,相关方对太子奶的持股比例又回到2008年11月21日之前,即李途纯重新获得太子奶61.6%的股权,三大投行持有30%股份,太子奶高管等持有约8%的股份。
谁是“黄雀”?
虽然重新持有太子奶的控股权,但李途纯眼下的处境却显露出些许尴尬。李所持的太子奶股份已经抵押给高科奶业。文迪波也向本报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解释说,在高科奶业介入时,就与李途纯有约定,是“为了保证高科奶业经营的独立性”。
而在对雀巢一事上双方截然不同的反应,似乎暗示着李途纯与高科奶业之间的关系微妙。
就在李途纯爆料 “雀巢曾与三大投行秘密协议收购太子奶控股权”的前一天,即2009年6月26日,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在接受湖南当地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与雀巢合作的消息。
文迪波当时称,他和雀巢进行五轮谈判后已经达成基本协议,即雀巢和太子奶双方将在生产管理、新品研发、包装设计和原材料供应4个方面开展合作。文还介绍,7月6日,雀巢大中华区总裁及其在中国总部的一些高管将会来拜访株洲市政府,然后考察太子奶的各个生产基地。
7月2日,文迪波强调,和雀巢的合作,并非外界传言的状况,远远没有涉及到资本层面、战略投资者层面的合作,说不上雀巢收购太子奶。
与文迪波平静对待雀巢不同,李途纯的高调爆料含有另一层意思,即希望警惕雀巢与太子奶合作的目的“要把太子奶PASS”。前述接受本报采访的太子奶集团员工也有这样的担心:雀巢收购太子奶后,利用渠道来推自己的品牌产品,却将“太子奶”搁置、雪藏;还有就是裁员;再有是报公司亏损、进而使得被收购的公司成为一个空壳。
有长期关注太子奶的媒体人士分析,株洲市政府接管太子奶后,太子奶的情况从大体上看应该比2008年时有好转,这将有利于和意向投资者进一步谈判,“政府接管太子奶肯定不是想一直做下去”。据了解,株洲市政府前后已向太子奶注资1.7亿元,包括恢复太子奶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三大基地的生产,以及向太子奶投入1亿元左右的流动资金。
“高科奶业作为托管方,当然希望被托管的企业能够自己良性正常的发展。不过,目前还没有到高科奶业退出托管的时候。之前我说过,退出托管有两个前提:一是有新的战略投资者愿意接盘,二是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已经正常。”文迪波说。
换言之,李途纯之于太子奶,目前是两种命运:如果引进战略投资者,李途纯或完全出局,或丧失太子奶控制权;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正常化,太子奶可能继续交由李途纯掌管。
文迪波说,招商引资的工作还是由太子奶方面主导。但他也介绍,在高科奶业托管以来,已经与多家国内外的实业公司进行了接触,雀巢只是与其中的一家。有消息说,7月中旬,高科奶业原本计划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与雀巢的合作协议。“毕竟对于大型外资企业,当地政府会有合作的冲动。”上述媒体人士说。不过,文迪波向本报表示,合作正在讨论中,正式确定下来会对外公布。
至于太子奶的财务状况,文迪波说 “已经有所改善,但还没有根本改变”,太子奶集团的债务规模还在20多个亿。
在2008年11月底英联、摩根等三大投资公司收购太子奶股权时,曝光的太子奶集团的资产负债审计情况是,资产为28亿元,负债达26亿元,净资产为2亿元。其中,一半是银行贷款,另外是拖欠经销商、基建商、供应商、员工工资等款项。
前述太子奶集团员工说,李途纯重回太子奶集团董事长位置后,主要将精力放在债务清理上,最多的时候,李一天要和十几拨债权人沟通。太子奶方面向本报介绍,目前公司资产33亿元,经过半年多的谈判,太子奶集团债务中,银行贷款大部分已签订了延期还款协议,另外一半非银行的债务,也全部都签好了未来7年内分期还款协议。
1996年由李途纯发起创立、并出任第一任厂长,国内最早炒作乳酸菌饮料概念的太子奶,如果因为资不抵债而被逼向破产,这同样是李途纯不愿看到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