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所创新案例
用行动说话 用技术证明
2009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铁路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北车四方所公司作为“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在50个单位中名列第19位,副总经理刘保明作为“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主要完成人榜上题名。
青藏铁路建设被誉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世界高原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项目建设主要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三大难题”,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适用于高原运行环境的列车,这就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借鉴,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自主研发。
青藏铁路处于海拔高度2828米至5072米之间。沿线空气稀薄,氧气只有海平面的50-60%,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为-45°C,称得上是“生命禁区”。缺氧,是登上高原旅客的第一威胁。四方所承担的工作就是负责解决铁路客车高原供氧以及电气设备安全问题。
2004年,他们组建了青藏铁路列车供氧系统研发团队,副总工程师刘保明挂帅、一级工程师欧阳仲志为主的试验团队克服恶劣自然条件和高原反应入藏主持高原列车适应性试验。通过不断采集、记录、测试试验数据,选取了最优供氧方案。经过该团队一年多的努力,结合青藏高原自然气候环境及人体生理学知识,借鉴航空航天有关缺氧问题的研究和标准,设计研究了高原客车供氧方案,使车厢保持低海拔高度时的氧气环境,乘客的舒适度得到提高,保证了旅客身体健康。
电气试验中,科研团队对所有试验工况都事先设置程序,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提高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后期工作效率。电气系统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但都找到了解决方案。尤为重要的是,这次试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供氧量增加给电气系统安全做了准备。
为了改进青藏客车供氧系统的效能,四方所深入调研高原供氧标准制订的背景,配备地面模拟高原环境的试验手段,更加深入地研究制氧系统。欧阳忠志与主机厂、制氧设备厂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改进供氧方案第一次高原行车试验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好评。最终在四方所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四方所为青藏客车试验项目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可以切实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受到了铁道部领导好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