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局

2009年07月09日02:5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球经济开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出现回暖迹象,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形势,积极应对挑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 金融系统性风险和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大为降低。

  第一,金融市场正在恢复。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业剧烈震荡,险象环生,损失巨大。根据彭博公司统计,去年全球股市市值暴跌超过近30万亿美元,其中仅银行业市值“蒸发”就高达5.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左右。但是,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大幅反弹,主要金融市场股票指数上涨超过30%。

  全球主要汇率走势波澜不惊。美元继续发挥其避险作用,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引发美元汇率大幅震荡,此后盘整升高;受欧元区经济恶化的影响欧元渐渐走弱;日元则成为回报较差的货币。英镑与2008年大幅下跌不同,呈逐渐抵抗态势。

  第二,大型金融机构企稳,盈利增加。

  金融机构业绩也开始好转。美国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的净利润普遍超过市场预期(见表1),这表明遭受重创的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金融市场信贷紧缩的现象较年初也有所缓解,抵押贷款的申请从去年12月开始已经出现上升,小公司融资状况也有所改善,外部资本对美国中长期国债的需求也较为强劲。

  第三,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救市手段和工具充裕。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降息;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注资、国有化或接管金融机构;担保金融机构债务;直接向实体公司提供融资;帮助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向中小公司提供融资或贷款担保;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新兴经济体和受危机影响严重的中小型经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救市政策对遏制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AssetReliefProgram,简称TARP计划)使大型银行金融机构避免了破产倒闭,稳定了市场信心,对美国经济的回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欧元区各国和日本政府也相继推出了巨额的经济振兴计划,对全球经济的回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普遍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

  2、美国和欧盟宏观经济指标回升。

  一季度,美国GDP折年率环比实际下降6.1%,同比实际下降2.6%,降幅较上季度的6.3%略有收窄,但高于市场平均预测的4.7%。美国5月份失业率虽然上升0.5个百分点至9.4%,但就业人数降幅有所减缓;房市出现回暖迹象,现房销售、新房销售、住宅开工环比正增长,建筑支出的环比下降也有所放缓;生产和消费部分领域急跌的势头有所缓和,5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PMI)从4月份的40.1上升至42.8,其关键的利率指标——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攀升到3.17%,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27国GDP环比下降2.5%,这是自1995年欧元区统计数据建立以来最大降幅。尽管欧盟经济仍然收缩比较严重,但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出现了稳定迹象,经济信心有所恢复。欧元区4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半年多来的最好水平,达到40.5,是2008年10月份以来的高点,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欧盟经济的“四驾马车”均不同程度上升。今年4月份,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近两年来首次止跌回升,经济信心正在增强。

  3、全球经济企稳可及,但快速恢复仍需假以时日。

  受到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球经济若要快速恢复仍然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首先,美国消费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短期内难以恢复。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房市和股市大跌,居民财富严重缩水,再加上就业形势急剧恶化,导致美国国民不得不改变以往重消费、轻储蓄的生活习惯,预计在未来3-5年内美国国民增加储蓄率、减少对消费信贷依赖将是个趋势性状况。美国作为全球消费“龙头”作用的削弱势必将不利于经济恢复。

  其次,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和就业率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包括航空航天、医药、军工等在内的制造业产出几乎占全球产出的1/4,制造业提供了美国国内近2000万个就业岗位。金融危机使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并危及到300万人的就业。虽然美国的制造业具备强大的内生恢复的动力,但是由于经济危机、人工和社会成本高企以及工会力量强大等一系列矛盾,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率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在对消费信贷的依赖减少后,稳定的就业和工资收入将成为支撑美国消费乃至美国经济的底限。因此,短期内制造业就业率难以提升也将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恢复。

  再者,金融产业恢复信誉、重新贡献高额国民收入,需要一定的过渡期。

  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金融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比如,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相继全军覆没,大型商业银行市值严重缩水,大量中小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金融机构的融资和中介功能严重弱化。金融产业恢复信誉和正常的融资与中介功能、重新贡献高额国民收入,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因此全球经济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快速恢复。

  恢复金融产业的信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恢复衍生工具市场的信誉。衍生工具的滥用在放大风险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挥衍生工具市场的积极作用,恢复衍生工具市场的信誉十分重要;其次是恢复金融机构衍生产品创新的信誉。次级贷款、抵押债券等衍生产品给金融机构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同时也使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淡薄,最终在危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因此,恢复金融机构衍生产品创新的信誉同样重要;第三是恢复评级机构的信誉。评级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的尽职调查和评级,对市场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因此,恢复评级机构的信誉也是重建市场信心的重要一环;第四是恢复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信誉。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一跃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未来一段时期,还难以有一种货币能够替代美元的地位。

  4、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一般具有两种基本特征:一是出口导向型,依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美国居民的消费;二是资金(资本)依赖型,高度依赖美、欧国家的资本输出和资本市场融资。因此,面对发达经济体的银行危机以及外资流入的持续下降,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冲击仍在继续。这种冲击主要通过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迅速蔓延到新兴经济体。

  过去五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一般保持在15%左右的增速,由于对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在中期内(3-5年)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遇到强劲挑战,出口的绝对额和新增额很难再呈现上一个五年周期的高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必须转向新的出口市场和内需市场。

  如果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外需市场萎缩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趋势性状况,那么其受金融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将会显著上升。由于金融市场一般先于实体经济恢复,而恢复后的巨额金融资本需要重新寻找盈利空间,资本流动将重新加速。从有利方面看,金融环境企稳,资本流入增加将有助于改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环境和融资条件;从不利的方面看,大量短期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导致这些国家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发生剧烈动荡,股市、房市将快速恢复进而形成新一轮泡沫,增加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